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4年11月9日,美国华裔女作家、历史学家张纯如开枪自杀,时年36岁。张纯如的内心是正义的,但同时又是无助的。她的愤怒,她的无奈,只留下一句:“我曾认真生活,为目标、写作和家人真诚奉献过”。

1976年,张纯如出生在美国,祖籍江苏淮安,她的父母都是博士学位,并赋予她良好的教育背景。尽管生活本可以平稳无忧,但张纯如却怀着追求大志的雄心,让她的人生变得非同寻常。

张纯如选择进修新闻学,并在毕业后成为一名记者。在她的工作中,当她翻阅国内资料时,她频繁地遇到二战期间祖国遭受的惨痛历史。然而,这些血泪史却被欧美的历史著作带过,甚至根本不提及。

1994年,张纯如参加了南京大屠杀的影展。数千张屠杀现场的照片展现在她面前,深深震撼着她的心灵。透过这些照片,她仿佛亲耳聆听到南京百姓的哀嚎,亲眼目睹中国人民的愤怒。

其中一幕令她特别记忆深刻:日军正在搜查城内身着便衣的士兵,为了识别,他们操着不标准的汉语,当他们看到年轻男人时,就在后面喊:“立正!”

中国军人经过长期训练,已经形成条件反射,下意识地收紧脚跟,挺直腰杆。这样微小的动作会立即让敌人发现他们受过军事训练。

日军看到这一幕,会兴奋地狂笑,随后开枪射击,将他们残忍地杀害。

这样的案例在大屠杀期间比比皆是。有一个中国军人相对聪明,他察觉到语气不对劲,刚要挪动身子,立刻又佯装跛脚。然而,日本鬼子不顾一切,一刀砍下了他的左腿。

更令人发指的是,日军变态地要求他继续站立,采取金鸡独立的姿势。在他身后不断喊着“立正”,然后再次砍下刀子,将这位中国军人的右腿砍断。

无数中国军人就这样倒在日本鬼子的枪口和刺刀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了解了这些历史后,张纯如在震惊之余充满了愤怒!

尽管她小时候曾听父母讲述南京大屠杀的事情,但真正亲眼目睹这些影像记录后,超出了她的想象。日本军国主义的肆虐已经完全失去人性,他们现如今试图对世界隐瞒过去,在教育上篡改历史,淡化在中国所犯下的暴行。作为一个流淌着炎黄之血的人,她无法接受这一切。

于是,张纯如告别了家人,来到南京进行实地考察。通过幸存者的口述和提供的资料,她一字一句地将这些记录在她的著作中。

回到美国后,张纯如在国会图书馆的档案馆里反复核实有关南京大屠杀的资料。然而,她发现这样的努力非常艰难,因为在美国根本没有确凿的书籍记载日本人的恶行。

日复一日的努力中,她幸运地找到了一些美国传教士、记者和军官的日记。其中两本日记尤为有价值,一本是《魏特琳日记》,另一本是《拉贝日记》,这两本日记后来成为研究南京大屠杀的重要史料。

1997年,张纯如出版了《南京浩劫:被遗忘的大屠杀》一书,震惊了西方世界。连续14周名列《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印刷量接近100万册。

在这本书中,她不仅详述了许多日军疯狂暴行的细节,还分析了为什么这些日本士兵对生命如此冷漠。当然,她也揭示了许多不为人所知的历史真相,比如日本当年想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时,全球华人为了阻止这一举动,做出了怎样的努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令人悲痛的是,张纯如在记录了这些惨绝人寰的历史后,精神崩溃了,住院治疗了整整5个月。她感受到日本军阀罄竹难书的罪恶,同时也看到了无数丑恶的嘴脸。

张纯如内心正义而无助。她的愤怒和无奈只能以写作和宣传的方式表达出来。她决定继续努力,以确保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不会被遗忘,为那些无辜的受害者发声。

张纯如积极参与各种国际研讨会、学术会议和座谈会,向全球传播南京大屠杀的真相。她在各个平台上发表演讲,通过书籍、报纸和电视节目,将这段历史告诉更多人。

此外,张纯如还亲自组织和参与了多次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见证活动。她带领记者、历史学家和学生们前往南京,实地访问屠杀现场,听取幸存者的亲历故事。这些见证活动不仅让参与者亲眼目睹了历史的残酷,也加深了他们对南京大屠杀的理解和关注。

张纯如的努力逐渐产生了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南京大屠杀,不仅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也推动了日本国内对这段历史的反思和讨论。她的著作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各地发行,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南京大屠杀的认知。

尽管她在追求历史真相的道路上遭遇了许多困难和批评,但张纯如坚定地继续着她的使命。她相信通过揭示历史真相,人们可以从中汲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如今,张纯如成为了国际上广受尊敬的历史学家和人权活动家。她的贡献被世人所肯定,她的坚持为那些在南京大屠杀中失去生命的人们争取到了公正和尊严。

张纯如的努力也提醒我们,历史的记忆和正义不容忘记。只有通过正视历史、宣扬真相,我们才能铭记过去、珍视和平,并为构建一个更加公正和人道的世界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