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音频为AI配音,欢迎收听

大家好,我是公子。

今天的华为发布会,刘德华代言了Mate 60 RS,不知道大家觉得,和雷蒙多相比,咖位如何?

不过对于公子来说,还是喜欢刘德华多一点。

自2019年华为被美国制裁开始,华为不仅失去了引以为傲的麒麟芯片,还无法使用5G网络,令不少人感到遗憾。

2023年8月4日,余承东在华为开发者大会上,说了这么一段话:

“鸿蒙生态走过了这艰难的四年,克服了重重困难,回首望去,轻舟已过万重山,华为旗舰手机正在回归的路上。”

当时估计也没有人能够想到,在余承东说出这段话的25天后,华为手机居然是带着麒麟芯片和5G回归,“遥遥领先”一词,刷屏了整个网络。

如今,“遥遥领先”似乎也成为华为的专属名词,但殊不知,最初这个词,其实是余承东身上最大的标签。

01

余承东的“大嘴”

余承东既是华为元老级人物,同时也是华为里最吸引外界“火力”的人。

原因在于,他实在是太“张狂”了,经常口无遮拦,曾放出许多狂到没边的话。

比如在华为手机还处于发展阶段时,就放出豪言“两年之内赶超苹果,五年之内超过三星。”

又比如“三星没有竞争力”“苹果做工差”“未来三到五年小米将消失”等等。

当然最著名的当属,在华为Mate40发布会时,说了14次“遥遥领先”于同行

以至于任正非都曾放话,无论公开还是私下的场合,如果谁还讲“灭了三星,灭了苹果”之类的话,就要罚款100元。

因此余承东也有个绰号,叫“余大嘴”。

可是,如果他只是一个说大话的人,又怎么能够成为华为的高管呢?

余承东虽狂,但他确实有狂的资本。

他的“狂”,可以说从小就一贯如此。

他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成长的环境极其恶劣,但他却拥有很高的心气,处处要争第一。

在学习上,他的成绩“遥遥领先”,1987年以全县理科第一的成绩,考上了西北工业大学自动控制系。

而在他之前,他所就读的学校,还没有一个学生考上过大学。

之后,余承东又通过自学考上了清华大学的研究生。

毕业后,他的导师评价他的个性太烈,像个愣头青,容易得罪人,不适合去单位、企业工作,还不如留在学校搞研究、带学生稳妥。

不过,以余承东的性格,又怎么可能满足于当一个“教书先生”。

很快他便离开学校,并去往深圳找工作。

这时候是1993年,看过任正非传记的人可能知道,华为最早就像一家皮包公司,没人看好他的前景。

余承东身边的人也都认为华为规模太小,不建议他进入华为。

但余承东坚持要加入华为,事实证明,他的选择是对的。

当时的任正非可能也没有想到,这个小小的技术员,未来竟成为了为华为冲锋陷阵的常胜将军。

02

千里马与伯乐

余承东最初为华为效力期间,是华为第一代数字程控交换机C&C08的开发人员。

交换机C&C08是华为当时的一个重要项目,也是第一个明星产品,凭借此,华为获得了不错的收益。

而余承东也在这个项目中脱颖而出,被提拔为主任,但他并不满足于此,而是将目光放到了更长远的地方,那就是3G业务。

此时是1998年,还是一个人们用着寻呼机、大哥大的年代,国内的3G正式落地还是在10年之后,3G业务实在是太超前了。

此外,这项研发所需的经费也十分高昂,高达60亿,是当时华为研发经费的三分之一。

加上当时的通信技术,几乎都被诺基亚、爱立信的等欧洲巨头掌控着。

华为想在3G这条赛道上杀出一条血路,无疑是难上加难。

因此,当时华为内部许多人都反对这个项目,风险太大了。

但是,任正非决定支持余承东,并说:“老余啊,我觉得你可以,经费我批给你,让你摸着石头过河!”

有了任正非的拍板,公司内部自然也没人有异议了,余承东也没有让任正非失望,在2003年成功带领团队推出了自己的3G产品。

不过,当余承东带着产品去欧洲推销时,却吃了闭门羹。

当时西欧盘踞着诺基亚、爱立信等电信巨头,与之相比华为既没名气又没体量,压根就入不了人家的眼,没有公司愿意和华为合作。

有了产品但卖不出去也是白搭,这时的余承东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但眼看60亿经费就要打水漂的时候,却出现了转机。

2004年,一家荷兰的小运营商陷入困境,找上了华为。

这家运营商想要建3G网,但是此时欧洲的基站又大又笨,维护成本高,他们想要一种节省空间、部署灵活的方案,可是巨头们又看不上他们的小生意,于是就只好找华为碰碰运气。

余承东一看,一个大胆的想法脑中闪过,是不是可以搞一个小巧的分体式基站呢?

他带着这个想法回到公司,但又遭到了大家的反对,之前的60亿都还没回本,现在又要搞新研发,如果失败了,后果难以设想。

但余承东坚持自己的想法,急得脏话破口而出:“TMD,必须做,不做永远超不过爱立信!”

任正非,则决定陪他再赌一把。

半年后,余承东也不负众望,成功带领团队研发出了体积更小、信号更强的分体式基站。

凭借此,华为成功与荷兰签订了大笔订单,并打响了华为在欧洲的名声。

任正非曾这样评价余承东:“余承东这个人有能力,是可以将成功经验复制的能力……但太疯狂,不能管得太严,要有点灰度。”

也因此,任正非才常常在公司的一众反对声中,为余承东开“绿灯”。

如果说余承东是一匹千里马,那么任正非就是发现千里马的伯乐。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很难说如果换了一位老板,余承东会不会脱颖而出,他的那些想法、抱负又会不会实现?

03

辉煌与低谷

从前华为的手机业务,远没有现在那么辉煌,甚至可以用灾难来形容。

在以前很长的一段时间,华为都是搞与运营商捆绑,卖定制合约机的策略,市面上的大多数华为手机,都是贴牌手机,质量参差不齐。

一开始虽然销量还不错,但随着手机行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自Iphone4重新定义了智能手机,以及小米的互联网模式的崛起。

越来越多的高性能、高性价比的手机品牌面世,直接冲击了华为的手机业务。

华为手机一度成为了“卡”“质量差”的代名词,华为先后换了三任总裁,都无法扭转颓势。

面对这个烫手山芋,任正非决定将手机业务交给余承东来做。

但令任正非没想到的是,余承东有点“猛”过头了。

余承东上任后,便果断将华为的贴牌机业务一刀切掉,原因也很简单,贴牌机太low了,没有前途,华为要冲击高端机,才能够在手机行业立足。

可这么干,直接就导致当年的华为手机出货量少了3000万台,营收雪崩。

这一做法,引发了不少人的质疑,公司内部甚至还出现了“倒余行动”,要求他下台。

最后还是任正非发话:“不支持余承东,就是不支持我。”才勉强将这些声音压下去。

余承东最初主导开发的几款手机,都不咋样,用户的评价是又卡又热,动不动就死机。

任正非都气得将手机扔到了余承东的脸上。

不过余承东越挫越勇,终于在2013年发布的华为P6,打了一场翻身仗。

P6所搭载的芯片是华为自研的海思k3v2,这款芯片此前曾搭载在华为的众多机型上,也是华为手机发热卡顿的“罪魁祸首”。

经过工程师的长时间优化,P6才勉强解决发热卡顿的问题。

当时有许多人都不明白,余承东为什么放着国外的高性能芯片不用,坚持要用自研芯片,费力不讨好。

但事实证明,余承东坚持使用自研芯片这条路绝对没有错。

随着华为手机的畅销,以及研发的不断投入,海思芯片也随之成长,后来更名为我们熟知的麒麟芯片。

在华为推出的P6s上,便首次搭载了麒麟910,自此华为算是正式走上了自研芯片的高端之路。

华为之所以能够稳坐高端的宝座,自研芯片功不可没,这使得华为成为了大众眼中,技术含量最高的国产品牌。

2020年推出Mate40系列手机,所搭载的麒麟9000芯片,更是华为芯片的一大高峰,性能甚至不输同时期的高通骁龙芯片和苹果的A系列芯片。

作为华为最“狂”的人,余承东带领着他的团队将自己说过的“大话”一一实现。

2020年,华为手机的市场份额超越了三星,成为了世界第一。

但正所谓树大招风,华为的崛起,也引起了美国的忌惮。

2019年,美国以“科技网络安全”为由制裁华为,禁止美国企业向华为出售关键技术。

但面对制裁,华为不屈不挠,于是美国便将制裁层层加码。

禁止华为使用美国的软件来设计芯片、禁止芯片代工厂使用美国设备为华为代工芯片等等。

几乎有关芯片的方方面面,美国都要将其堵死。

不过,华为在许多年前,就曾做出过假设:当所有外国的先进芯片和技术都被封锁,华为将如何持续为客户服务

为此,华为早早就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资金,打造了“备胎”计划

所谓“备胎”,就是在一些关键芯片领域做了大量的库存准备,在不采购的情况下,这些芯片足够坚持一年。

于是,当美国制裁来临之时,这些备胎全部“转正”,确保了华为大部分产品的战略安全和产品的连续供应。

可一年的库存量,也只不过是缓一口气,想要真正站起来,还得依靠科技自主。

但实现科技自主,谈何容易,一个公司又怎么能抵得住一个国家的拳头,几轮制裁下来,华为手机被迫失去了引以为傲的麒麟,同时不得不暂时搁置自己的5G业务。

哪怕手握大量的5G专利,但接下来发布的几款机型也只能使用4G网络。

华为手机好不容易拿到的市场份额,就这样拱手让人。

余承东也曾一度哽咽道:“麒麟9000或许会成为华为的绝唱。”

后来在没有麒麟、没有5G的Mate50发布会上,余承东再也没有说出“遥遥领先”这个词了。

余承东和华为手机,貌似都失去了灵魂。

04

轻舟已过万重山

在过去4年里,余承东同华为经历了人生中最黑暗的时刻。

2022年,余承东接受央视的专访,当被问及被美国制裁的相关话题,他久久没有说话,然后眼泪就涌了出来。

“内心痛苦时一个人在夜里往外走,走到天快亮再回来,然后去公司上班去了。”

没有人知道这段时间余承东是怎么度过的。

许多人对华为的前景也抱有悲观的态度,毕竟此前几乎没有公司能够在美国的制裁下,保持完好无损。

如日本东芝在上世纪时,曾在半导体领域辉煌一时,结果被美国直接打到放弃半导体业务。

又比如法国阿尔斯通,被美国肢解,不得不将部分技术出售给美国公司。

但华为顶住了重重压力,并且还开启了“自卫反击战”。

在手机业务近乎“停摆”时,华为选择在操作系统领域展开反击,发布了鸿蒙操作系统,着力构建一个跨终端的融合共享生态。

智能手机操作系统,早已形成安卓和IOS“二分天下”的局势。

要知道,曾经微软也想入局分一杯羹,发布了Windows Phone系统,结局却是黯然离场。

在此背景下,华为仍推出了鸿蒙系统,可见其与制裁抗争到底的决心、要走科技自主之路的决心。

如今,轻舟已过万重山。

2023年8月29日中午,Mate 60在没有任何官宣的情况下,突然上架开售。

在余承东等一众华为人的努力下,突破重重封锁的Mate60面世,扫去了黑暗的阴霾。

全新自研的7纳米麒麟9000S芯片、没有5G标识但远超5G的网速,填补了前几代手机的遗憾。

这意味着,华为突破美国的技术封锁,实现了涅槃重生,诠释了什么是“杀不死我的,将使我更强大”。

更意味着,美国禁止中国高科技研发,逼迫中国让步低头的计划破产。

熬过了黑暗的四年后,余承东终于又能喊出了那句“遥遥领先”。

公子说:

由于微信改版,不星标公众号可能收不到我们的推送,朋友们一定要按照下面的步骤,“公子故事会”设为星标哦。 公子每天为你写热点文章,希望我们永不失联。

不要忘记“添加星标”哦!!!

欢迎围观公子的朋友圈

和公子一起交流

公子的视频号正式更新

欢迎收看

点个赞和在看 支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