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国足亚运队在比赛中与孟加拉国0比0战平,对比女足16比0大胜蒙古。着实让球迷心寒。

回看国足本世纪成绩,1991年第一次参加世界杯,成绩最好。后面的成绩都不尽如意。

很多人不禁好奇,足球真的是我们的弱势吗?答案是否定的。

有关国足的好成绩,我们可以追溯到,1913年至1934年。

远东运动会共召开了十届,中国足球队大杀四方,除了第一届是亚军外,之后九连冠,称霸亚洲。

就连如今世界杯常客的日本,也被当年的国足压着打了十几年。

1936年,李惠堂带领的中国足球队,经过两个月的长途跋涉,终于到达柏林奥运会场。

旅途劳顿,称霸亚洲的中国队与称霸欧洲的英国队狭路相逢,虽然以两球败北,但中国队在赛场上的风采,世界各国有目共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聊到这里,我们不得不谈谈足球的前身——“蹴鞠”。

蹴鞠这项源于商朝前,战国时期流传民间,盛行于唐宋,历经数千年的洗礼,依然焕发着独特的魅力。

01 蹴鞠的起源

蹴鞠,“蹴”就是用脚踢的意思;“鞠”就是外面包着皮,里面装着米糠填充的球。

蹴鞠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后期的石球,约十万年前的丁村文化遗址首先出土,约四万年前的许家窑文化遗址都有大量“石球”出土。

“石球”最早为狩猎工具,原始社会后期出现了用脚踢的镂空陶球。

蹴鞠最早的记录是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西汉“安陵阪里公乘”项处迷恋蹴鞠,身患重疾却不听医嘱,因蹴鞠而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它多次出现在《汉书》,不过汉朝以前古人称蹴鞠为“蹋鞠”。

《战国策·齐策》、《史记·苏秦列传》中都有记载齐国首都临淄人的文体生活:

临淄之中七万户……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蹋鞠者。

这些史料表明,蹴鞠在战国时从宫廷到民间,已经发展成一种盛行的娱乐活动。

02 蹴鞠的发展

两汉三国时期,蹴鞠发展比较迅速。

首先,娱乐性蹴鞠得以继承。

汉代石画上描绘的蹴鞠表演,单人蹴1鞠,单人蹴2鞠,双人边击鼓边蹴鞠;还发展成“蹴鞠舞”,是百戏中重要节目。膝盖顶球、单足停鞠、跃起后勾球……

看到这里,是不是看到熟悉的球场技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竞赛性蹴鞠出现。

东汉李尤的《鞠城铭》有所说明:

圆鞠方墙,仿象阴阳。法月冲对,二六相当。建长立平,其例有常:不以亲疏,不有阿私;端心平意,莫怨其非。鞠政犹然,况乎执机!

蹴鞠场呈长方形,一般东西向,南北设大殿供观赏,四周有墙。蹴鞠有裁判,裁判不能藏有私信。

可见,这个时期蹴鞠规则已经相对成熟。

再次,蹴鞠开始用于军中练兵。

这个考证就比较多,刘向《别录》中说:

蹋鞠,兵势也。所以练武士,知有才也,皆因嬉戏而讲练之。

汉代班固把蹴鞠列入兵家技巧类,并称:“以立攻守之胜者也。”

唐朝颜师古注云:“蹴鞠,陈力之事,故附于兵法焉。”

唐朝大诗人韦应物有写军中生活,“遥闻击鼓声,蹴鞠军中乐。”

蹴鞠既能丰富军中生活,保持战士良好体力和情绪,又能训练体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蹴鞠的兴盛

唐宋时期文化繁荣达到空前的繁荣和昌盛。蹴鞠也迎来发展的第二个高潮。

首先,充气球的出现。

扔沙包是童年必不可少的活动,但做沙包却很头疼。

一个好的沙包布料要牢固,缝合时线也要结实,针脚还得密密缝。

线不结实、或者或者针脚稀松,沙就容易漏出来,或者直接破开。

如果换成猪膀胱做成的球,这些麻烦都避免了,但猪膀胱不多,只有在宰年猪时才能得到。

蹴鞠最开始的制作和沙包差不多,手工缝制再塞满毛发。这种球的缺点就是手工差异,会让球不够圆,也不结实。

唐朝在蹴鞠制作工艺上进行了创新,用充气球弥补了这些缺点。

唐代仲无颇的《气毬赋》

气之为球,合而成质。俾腾跃而攸利,在吹嘘而取实。尽心规矩,初因方以致圆;假手弥缝,终使满而不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蹴鞠场规则日渐成熟

球门的出现是蹴鞠成熟的一个标志。

蹴鞠场内分成两队,两队队服颜色不同,每队12到16人。

各球员各司其职:球头、骁球、正挟、头挟、左竿网、右竿网、散立等。

比赛时鸣笛击鼓为号,制定胜负规则,让蹴鞠比赛合理,提升传播速度。

不用球门的踢法也逐渐规范。

踢法花样繁多从“一人场”到参加者逐一表演,除用足踢,还可以用头、肩、臀、胸、腹……等身体给个部位接球。

有《蹴鞠普》制定社规,还有专门负责蹴鞠比赛的组织和宣传组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次,普及蹴鞠活动

到了唐宋,蹴鞠形式、竞技规则丰富了,蹴鞠活动更加普及,从皇帝到平民,都很喜欢这种运动。留下很多诗作、画作都有记载。

宫廷蹴鞠

元代钱选所绘《宋太祖蹴鞠图》,便是描绘宋太祖赵匡胤与赵炅、赵普等人踢球的场面。

唐玄宗笔下有“公子途中妨蹴鞠,佳人马上废秋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间蹴鞠

盛唐的储光羲看到街头蹴鞠挥笔写下“天街时蹴鞠,直指宴梐枑[bì hù]。”

《春晚感事》说:“寒食梁州十万家,蹴鞠秋千尚豪华。”

《残春》说:“乡村年少那知此,处处喧呼蹴鞠场。”

陆游更是毫不掩饰对蹴鞠的喜爱“蹴鞠场边万人看,秋千旗下一春忙。”

蹴鞠场外人山人海,可见比赛有多激烈。

元代无名的氏散曲说:“见游人车马闹,王孙争蹴鞠。”

女子蹴鞠

蹴鞠并不局限于男性,女子蹴鞠也很普遍。并且留下不少佳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蹴鞠》 明代 钱福

蹴鞠当场二月天,仙风吹下两婵娟。 汗沾粉面花含露,尘扑蛾眉柳带烟。 翠袖低垂笼玉笋,红裙斜曳露金莲。 几回蹴罢娇无力,恨杀长安美少年。

从这首《蹴鞠》的婵娟、蛾眉、红裙等细节可以看出,钱福记录的是一场古代女子蹴鞠比赛。

04 蹴鞠的衰败

蹴鞠运动本身并无过错,但是如果沉迷其中,不理他事,就会造成严重后果。

李白一句“斗鸡金宫里,蹴鞠瑶台边”就是讽刺唐玄宗经常在宫中组织蹴鞠比赛的用人制度,而忘记真正的人才却处于失意境地。

也揭示盛唐之下已经危机四伏。

北宋高俅在球场上一个漂亮的“鸳鸯拐”,精准地把球传给还是瑞王的赵佶。赵佶做了宋徽宗,高俅也开始了发家之路,一个时代也开始结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王朝时朱元璋下旨,严厉禁止军人蹴鞠。但并不能阻止民间蹴鞠。

所谓是成也萧何 败也萧何。

明代手工业繁荣,蹴鞠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手工业作坊。据《蹴鞠谱》记载从明初到明中后期全国作坊由45个上升到130个。

而到了清朝,有关蹴鞠的记载寥寥无几,满族把蹴鞠与冰结合起来,出现了“冰上蹴鞠”,每年农历十月内务府按照规定选拔人数、准备行头。供冬至皇帝观之。

一方面,清代中叶后期,西方足球传入,传统蹴鞠基本被取代。

另一方面就是一步近代史。

最后,蹴鞠的价值

宋人谈到蹴鞠的价值,称赞“蹴鞠成功难尽言,消食健体得安眠。本来遵演神仙法,此妙千金不易传。”

又说:“巧匠圆缝异样花,智轻体健实堪夸。能令公子精神爽,善诱王孙礼义加。”

蹴鞠商业化最具有代表的事件就是,清明节蹴鞠成为宋代重要体育活动之一。这种活动接近于现代的商业活动。

据《东京梦华录》记载,汴京城经常举办这种商业演出性质的体育活动:“皆关扑钱物…伎艺人作场,勾肆罗列左右。”

除了提供专门的蹴鞠场地,设立观众席,活动时观众需要购票入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蹴鞠比赛还有押注,词人赵文的“呼卢蹴鞠”对此做了形象的描写。“蹴戎犹自意难忘”。

专业化带动商业化,商业化带动专业化。

这些商业性的体育活动,是体育市场化的雏形,也是宋代商业高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结语

蹴鞠具有上千年的发展历程,是历史悠久的体育文化活动之一。

2006年5月20日,蹴鞠已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一种表演艺术和文化符号。

但是透过蹴鞠,我们仍旧可以感受到蹴鞠的力量,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发展。

今天,国足亚运队与孟加拉国的比赛结果未能如愿,但女足的出色表现却让我们看到了中国蹴鞠文化的未来。

胜负只是一时的,追求卓越才是中国蹴鞠文化不断进步的永恒主题。

蹴鞠 · 中国临淄-首页 > 齐文化 > 民间遗产 >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引用日期2015-03-01][2] 足球的起源:蹴鞠 · 新华网

[引用日期2013-09-07][3] 清明节的十大传统习俗 · 长城网

李沁澄.宋词中的宋代节庆体育研究[D].山西大学,2022.

陈树淑.汉代休闲生活研究[D].山东大学,2022.

赵会江.唐朝蹴鞠文化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0(05):87-88.

李艳国.明清蹴鞠运动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