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知识分子李一
编辑:知识分子李一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外国的月亮特别圆”这似乎是一句人们早就已经习惯了,挂在嘴边上的调侃,但其实这句话哪里不是那些为了名利享乐,奔向别的国家的人的真实写照呢?

毕竟近些年我们所听说的修改国籍的人也不在少数,但也就是因为这样,显得那些排除万难,想要回到祖国,为祖国的强大和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的人是那么的难能可贵。

然而就有这样一个人,生于台湾,就读于美国的顶级学府,学成之后赚了27年的美金,最终却选择回到祖国的怀抱,还带了八百多家公司回到中国。

他是谁?他有着什么样的人生故事?又是什么让他有着这样强大的影响力呢?
天资聪颖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李家又迎来了一个新生命,要知道李家家主李天民曾是国民党立法委员,地位超然,属于书香世家。

他们对于这个新生命的到来自然是欣喜无比,他们给这个孩子取名李开复,名字中就可以看出他们对于这个孩子的期待和无尽的爱意,不过作为老牌名门,自然也把教育看的无比重要。

少年时期的李开复就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以极其优异的成绩深受师长的喜爱和赞美,但这远远不够,李父要的是他成为真正的才子,有用的人。

于是就在1972年,李父做出了一个决定,让年仅11岁的李开复跟随已经在美国扎根多年的哥哥一起去美国深造,父亲希望他能够获得更好的教育。

跟随哥哥来到美国田纳西州就读,李开复会害怕,担心吗?他会不会担心自己跟不上或者是语言不通?答案是肯定有的。

当一个人进入全新的环境难免都会有恐惧,但李开复之所以能在之后取得那么多的好成绩,就是因为他在面对问题的时候不会陷入自怨自艾,想象困难的踌躇不前。

相反的是,在面对人生地不熟、语言问题等多个方面的困难的时候,李开复很快就调整好了心态,利用美国开放式教育体系来选择自己感兴趣得了领域,最终找到了他命定的“女神”,计算机。

李开复的传奇故事
在田纳西州中学期间,他在不断完善自己英语口语能力的同时,也积极参加大量和计算机有关的兴趣课程。

由于他的能力出众,还曾经代表学校参加多项计算机大赛,获奖无数,这些奖项对于他后来成功升入美国那些拥有顶级计算机专业的学校提供了很大的助力。

1979年 李开复如愿考入哥伦比亚大学的计算机系,他在大学本科期间,加入了一个主营语音识别系统分研发团队,就是这个团队研制出世界上第一个非特定人连续语音识别系统。
或许乍一听,大家并不能理解这个这个发明的重要性,但是有非常直观的解释方式,

这个发明使得李开复一举赢得了当年的最重要科学创造奖,也使他的名字首先出现了,在《商业周刊》的杂志上。
或许这对于很多人来说就是自己一生的巅峰了,但是李开复却没有停下来对世界和计算机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的他选择进入卡内基梅隆大学深造。

在这里,李开复开始攻读计算机博士学位,仅仅5年之后,他就完成了博士学位,打破了该学校有史以来计算机专业的学业记录。
天资聪明又十分努力的他,受聘成为导师,专门负责培养计算机科学方向的博士生。

当时间来到了20世纪90年代毕业的李开复正式跨入了商界,而面对当时类似于谷歌,微软等发展风头正盛的公司。
李开复却做出了一个使所有人大跌眼镜的决定———他执着地选择了发展还在低谷期的苹果,他最终加入苹果公司,担任高级技术管理。

任职于苹果期间,他所推出了大量的技术,都为苹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他好像一个对于挑战有着永无止境热情的人。
因为就在1998年,李开复选择离开了苹果,接受微软的邀请,回到中国创建微软研究院。

这看似是一份简单的跳槽,但对他来说可不是,要知道当时的李开复已经在苹果公司成为了全球副总裁,可以说是一份铁饭碗了。

那李开复还是执着的回国了,并为这个研究院聚集了一大批专业人才,在两年内就完成了自然交互式软件的开发。
可以说当时的李开复为我们现在的计算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对于当时的微软来说,他也是一猛将,所以很快他成为了微软全球副总裁。

但这还不够,因为在2005年他再次宣布离开微软加盟谷歌,成为中国研发中心负责人和全球副总裁。
这次李开复的跳槽没有那么容易,甚至还引发公司之间的纠纷,但这都已经是过去,因为就在2009年,他又一次选择了转身,这一次他哪家公司都没选,而是选择回国发展。

回归祖国
2009年,已经40多岁的李开复选择带着家人回国,当飞机降落在中国的机场,他的心里就在想什么,如今的我们已经不得而知了。

但是必须要说的是 这并不是一项简单的轻松的决定,我们只要来看看这个时候他所拥有的和回国需要放弃的东西就知道了。
那个时候李开复已经能够拿到美国绿卡了,并且美方也非常看重他的研究和他自身的价值,邀请他加入美国国籍。

可是他依旧放弃了诱人的高薪,以及稳定的生活和工作,还是毅然决然的回到了祖国。
或许那个时候,大多数人也只是在感叹他归国的决心,但是任何人都没有想到,他的回归会被当时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因为就在他的带领之下,从那一年他回了中国之后,前前后后共有864家企业都跟随着他的步伐,一起回到了中国。
他们的回归既是对中国本身的信任更是对李开复眼光的信任,而这些企业的回归一方面为中国的科技产业带来了其他的促进作用,也使得美国的科技界受到了一份巨大的损失。

但这只是早晚的事情,因为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很多人都嗅到了中国的商机,以及中国对于发展的渴望,科技强国不在只是纸上谈兵,正在不断的具象化为现实。
为国效力
读到这里,肯定很多朋友就要问了,回国之后的李开复做了什么?他又加入了哪家大公司吗?并没有,因为回国之后的李开复组建了自己的公司———创新工场。

创新工场主要从事于孵化硬科技创业投资,他最初将设立总部于北京,随后在上海,深圳,南京,广州甚至分支机构,整体业务覆盖东南沿海地区。

或许是看过了太多的繁华,他开始选择帮出很多有想法但是由于缺乏资金而无法存活的企业,创新工场所孵化的企业,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公司。

从以上的种种事例我们都能看出,李开复不仅仅想要赚钱,他更希望能够推动创新发展,这也是他自身转型的证明。

李开复,正在以自己的影响力助力中国的飞速发展,这是值得肯定的,也是值得学习的。
更重要的是他激流勇退在繁华与利益中选择回归祖国,选择本心,这无疑也是值得我们敬佩的。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粉丝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会被认定为铁粉!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