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南山顶有根“定海神针”,经历百年不生锈,有人想砸断它却被震得站都站不稳,这时出现了一个和尚,说了一句话直接让众人放弃了。

据当地人说,在远古时期,住在重庆河里的一条青龙专门负责给当地降雨。
一日青龙出来降雨后,青龙老家的门口竟然被一颗大陨石挡住了。
不管青龙用什么力都无法挪动这颗陨石,气急败坏的青龙想到了用洪水冲走陨石的主意。
于是青龙跑到天上降起暴雨,陨石挪动了一点,青龙瞬间高兴了,认为只要降更大的雨便能将陨石冲走。
青龙是高兴了,可地上的人却遭殃了,不少人都流离失所,地上一片哀嚎。
人们便跑到老君洞前请求老君让青龙停止降雨。
老君了解事件的原委后,立马要求青龙停止降雨,并让人们去找各种铁器,打造一个铁杆将青龙老家门口的陨石砸碎。
人们立马出动收集了各种铁器,全部放入一个大火炉里,而老君拔下自己的一根胡须融入其中,并且注入法力。完成后的铁杆落入水中便把陨石砸得粉碎。
事后青龙为了赎罪,便化作了老龙洞守护当地,而铁杆则留在了当地。
所以当地人认为铁杆正是因为有老君的胡须和法力,所以才不会生锈,不会被弄断。
当然这只是一个传说,但可以确定的是,这根铁杆是人造的。
根据铁杆上的铭文,可知它是在明朝万历年间建立的,经历了400年的风吹日晒。
可它的材质明明是铁,为何存在了那么久一点锈迹都没有?
据专家分析,是因为铸铁的含碳量非常的多,不容易生锈,且因为是铁打造的,比较的硬,不会轻易地就被折断。
至于为什么耸立多年也未倒,很有可能是因为铁杆扎根深处,建造之初立的稳当。
那么是谁要求建造的?据专家考证,是万历朝名将刘铤下令建造的。

当时恰逢贵州的割据势力杨应龙起兵反明,由于明王朝的兵力此时主要在东北一带,在贵州的兵力少,并且当地地形多变,以致于明军苦战数月依旧节节败退。
后来东北的反叛势力渐渐平息,明王朝便派刘铤出兵镇压杨应龙。
起初一切都很顺利,可重庆一带的势力暗中帮助杨应龙,让杨应龙能在重重包围下退守贵州。
所幸刘铤集结了湖广、川黔等地的兵力,最终一举平定了叛乱。
在途经南山时,刘铤便下令建造一个铁杆,用来威慑当地的反叛势力。
但奇怪的是,铁杆的铭文中竟然没有刘铤的名字,反而有费大元的名字,一个几乎查不到多少事迹的人为何能在铭文里留下字?
据猜测,铁杆可能是在刘铤在当地任要职时由费大元集资建成的,并且费大元提出刻下自己名字的要求。
铁杆的建造除了与刘铤或费大元有关外,还跟什么有关?
根据当地的地方志,发现铁杆树立的地方曾是一个寺庙。
而唐宋以来,很多寺庙都会在门前立一个高而细的铁杆,用来挂旗帜和灯笼。
一来用作祈福,二来红色的旗帜和灯笼高高挂起能增添寺庙的庄严和隆重的视觉效果。
三来用来防火,据说当地曾经发生过多起火灾,但是当寺庙的和尚将灯笼挂在旗杆上时,那天便不会有火灾,于是便有了在旗杆上每天挂灯笼的传统。
四来可以用作避雷针,保护寺庙免受雷电的损坏。
并且据说铁杆附近本还有一个览胜亭,很多文人骚客在此驻足作诗,只是如今不见了踪影。
不管铁杆的来历究竟是什么,曾用来做过什么,屹立在南山的它曾经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抗战时期,日本意图炸毁重庆,多次派轰炸机在重庆的上空投弹。
那时的防控预警没现在那么发达,需要找一个空旷的、很多人都能看到的地方做预警。

而铁杆所处的位置恰好正对重庆的主城区,并且海拔较高,四周的人能看到铁杆。
于是当人们发现日本轰炸机的身影时,便会将两个耀眼的红色灯笼挂在铁杆上,人们看到后便躲进防空洞里,而当空袭结束后,便会将灯笼取下。
可以说这个铁杆在当时保护了重庆人民的生命安全。
1953年,有人想要撬出来它,结果几个大男人合力都没撬动分毫,反而被“定海神针”震得站不稳。
正当他们恼怒的时候,一个和尚悄然走来,说了句“放弃吧,这个东西任谁都不能破坏的,这是天意!”
几个人一听,果真没有了再动它的念头。
1992年,铁杆成为了文物保护单位,得到了专业的保护。
铁杆自树立以来,目睹了王朝的更迭,也见证了重庆从小山村到大都市的发展历程,是活着的化石。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