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亚运之光照亮西子湖畔

东方古国喜迎八方来客

在万众瞩目的亚运会开幕式上

中国队入场时

雄浑明亮的《歌唱祖国》奏响

现场万人共同歌唱

这一刻 热泪盈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胜利歌声多么响亮

这是中国人刻在骨子里的强音

这是国人流淌在血液里的骄傲

这是从荡口走出来的

爱国音乐家——王莘

献给祖国的一腔赤诚 一生热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0年国庆前

王莘在去北京出差的归途中

写下了一生最辉煌的代表作

也就是这首脍炙人口的第二国歌

歌唱祖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脑海中回忆着天安门广场上

翻卷的红旗

耳畔回荡着群众们澎湃的欢呼

坐在返津列车上的王莘

脑海中的创作灵感愈发强烈

一支钢笔 一个地上匆忙捡起的烟盒

奋笔疾书 行云流水

铿锵有力的歌词 雄壮蓬勃的旋律

这首惊世之作

在一气呵成中诞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 《歌唱祖国》的传唱

并非一帆风顺

传唱初期 歌曲虽广受欢迎

却因不够民族化 而被报社退稿

但王莘却从未停止对它的宣传

他亲自动手刻印唱片

去工厂、学校教广大群众学唱推广

直到1951年

自制的唱片传到北京工人合唱团

后又被北京电台播放了

合唱团《歌唱祖国》的演唱录音

一时间 传遍北京城 广受关注

成为群众最喜闻乐见的一首祖国颂歌

同年 在怀仁堂全国政协会上

毛主席夸赞王莘“这首歌好”

赠送其《毛泽东选集》并签名合影

此本毛选 后由其家人

捐赠给了荡口的王莘纪念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晚年的王莘投身慈善

鼓励主旋律歌曲创作

帮助学子走进校园

长期患病的他

由老伴王惠芬推着轮椅

来到天安门广场

为祖国庆生

凌晨2点

这位轮椅上的老者

成了第一个最特别

最早到的观礼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半个月后

王莘病逝于天津

11月28日

“嫦娥一号”探月卫星

从38公里以外的月球轨道向地球

发来了《歌唱祖国》的歌声

向一生热爱祖国的王莘

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

王莘旧居静静地矗立在

荡口古镇的核心区域

广场上的王莘塑像张开双臂

目光坚毅 振臂高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代的步伐是节奏

祖国的脉搏是音符

人民的心声是旋律

盛世如歌 一切如您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