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孟加拉/迦摩缕波国(上)

南亚东南亚造像艺术专栏

南渚山房 刘冬

东南亚古代造像独立研究者

《南渚志》纪录片制片人
《Southeast asia buddhist art sumatra&java suculptre 2022》

东南亚佛像苏门答腊与爪哇雕塑,作者
黄岩博物馆《造像万千》
台州博物馆《金木荟萃》策展人
资深服饰配饰设计师
德国红点设计奖获得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昆明长水机场

5月初爪哇回国后因为工作的关系,5月23日在达卡有个展览,于是我20日继续飞孟加拉的首都达卡。

孟加拉国被称为“水泽之乡”国土面积为14.757万平方公里,位于南亚次大陆东北部的恒河和布拉马普特拉河冲积而成的三角洲平原上。东、西、北三面与印度毗邻,东南与缅甸接壤,南濒临孟加拉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12世纪,孟加拉古称"迦摩缕波"和"帕拉”属于不同时期的王朝,先后称雄印度东北部,控制了东印度阿萨姆和孟加拉地区,对西南丝绸之路的发展影响深远。

其中,迦摩缕波国存在于4~7世纪,起源于阿萨姆地区,主要信仰婆罗门教。帕拉国存在于8~12世纪,起源于孟加拉地区,主要信仰佛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代义净(635~713年)《南海寄归内法传》记载曾经“有20名中国僧人由西南丝绸之路去往天竺,印度室利笈多王为他们修建了寺庙。”

唐代玄奘(600~664年)《大唐西域记》记载:迦摩缕波国以东“山阜连接,无大国都,境接西南夷,故其人类蛮獠矣。详问土俗,可二月行,入蜀西南之境。然山川险阻,嶂气氛沴,毒蛇毒草,为害滋甚,国之东南野象群暴”。

库米拉离那烂陀的确是不远,玄奘来到孟加拉跋山涉水数载,现在昆明飞达卡也就2小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孟加拉国全境流淌着大小230多条河流。雨季6月到来从不爽约,直至9月下旬,年均降雨量高达11米。孟加拉国85%的地区为平原,只有东南部和东北部为丘陵地带。孟加拉国的平原多为冲积平原,泥沙富含养分,可谓千里沃土。由于雨量大,洪水泛滥,河道时宽时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飞达卡可以从广州白云转机,也可以从昆明长水转机。因为昆明还没去过,而且昆明飞过去也只有2小时左右。

正好马逸风(美美)也在昆明,所以出发前跟他约了去昆明。回来则选择了达卡飞广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美美在云南省博物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原汉族开脸风格的南诏时期石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理国描工张胜温画梵像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阿蹉跎耶观世音菩萨

美美兄讲述了这尊大体量的传奇故事,据说是户出,辗转反侧到了博物馆,我也非常认同,如此重要的作品最好的归宿就是博物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颇有汉地风格的阿閦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云南省博崇圣寺三塔出来的几尊金,银造像很明显是运用的泥芯范铸合模的方式制作的,不是失腊法,侧面的合模线痕迹依然还在,这与一部分唐代和一部分东南亚造像技术是一致的,值得仔细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滇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本以为第二天就能飞,结果航司通知孟加拉热带风暴登录,当天取消航班,把我拉到了酒店,正好昆明的周兄从红河回来,一起吃饭,聊天。

去他家还请到了一尊蒲甘造像,雄健的气质,宽厚的肩膀颇有萨迦派造像的气质,蒲甘与元代藏传造像的渊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昆明的夜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飞往南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达卡上空的能见度不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抵达目的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落地签,交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达卡的落地签要消费出了名的,特别针对中国人,我的酒店订在达卡,入境邀请函是库米拉我公司的地址,这是非常正常的,可是签证官刁难,最后没办法塞了100人民币才放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出机场就看到胡子染色的当地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右舵方向盘英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酒店一个设计师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东南亚国家有个普遍现象,就是现当代艺术总体都比较突出,自由度高,随处可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印度早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街头三蹦子

当地人钟爱绿色,国旗也都是绿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街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交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水果小贩,这技术杠杠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家博物馆门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代生活画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孟加拉虎标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犀鸟标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秃鹫标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鲸鱼骨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间这个竹编的束腰坐凳是我特地拍的,挺熟悉的是因为我们在斯瓦特,克什米尔,帕拉造像里都能见到,艺术来源于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竹子做的乐器,类似竖笛或者尺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能是砗磲做的串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过去,陶器作为远古时代的重要器皿,孟加拉当地也非常成熟,包括陶质塑像。延续的时间也非常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点南美阿兹特克文明的风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克里希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玛瑙,费昂斯串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几件博物馆都定得非常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笈多风格的佛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尾部卷草纹的迦陵频迦和摩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批红陶塑像,大多属于婆罗门教,佛教较少。早期艺术的状态让人非常的感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非常明显,最后这组塑像作品,属于典型的大乘佛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于红陶塑像牌的说明

陶俑牌是孟加拉传统民间艺术中有趣的物件。陶土牌也是孟加拉艺术家为满足普通人的家庭和仪式需要而创作的。

由于缺乏石头,孟加拉艺术家找到了表现粘土,这是可用的,它几乎不涉及任何复杂的技术或任何沉重的资金参与。陶质牌广泛存在于Chandraketugadh、Harinarayanapura、Mahasthan、Paharpur和Mainamati等古代考古遗址中,属于覆盖整个地理区域的完整艺术传统。

这些很可能是在孟加拉时期(公元前3世纪)开始创造的。公元前2世纪,在勃格拉的玛哈桑发现了许多松嘎牌匾。服饰、服饰和珠宝都在标本中发现。

孟加拉的陶俑在古普塔(笈多)时期(公元4-5世纪)达到了艺术卓越的最高阶段。在Mahasthan的Mongolkot发现了大量的后Gupta(笈多)陶俑。

它们大多是头戴精致头饰的女性头像。帕拉斯巴里-萨拉普尔窖藏的发现,这些窖藏被镌刻在公元6世纪后来的古普塔手稿中。这些牌被用来装饰一些外士那瓦寺庙。

Palashbari-Saralpur(普力玛索)聚集了参与当地仪式的艺术家。描绘罗摩衍那的事件。

尽管受到笈多艺术的强烈影响,但这一类别的陶俑与当地的传统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帕哈尔布尔、迈纳马蒂和玛哈坦的寺庙和维哈拉的墙上广泛使用陶土牌。上面描绘了民族、动物、莲花、鱼、印度教和佛教的神和女神的日常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东南亚古代造像艺术

收藏 · 研究 · 交流

旅行 · 文创 · 策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