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秋天,一个头发蓬乱、衣衫褴褛、满身尘土的“乞丐”突然来到清华大学,急切要求见校长梅贻琦。门卫觉得他疯癫,要将其赶走。然而,他的真实身份让人想不到。

这时,清华的门卫看到这个一身脏兮兮的乞丐在校门口,正要把他赶走,恰好清华校长梅贻琦来到门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乞丐”定睛一看,丢下手中的拐杖,一个健步冲到梅贻琦眼前,拉着梅贻琦的手,如释重负地说道:“终于到了!”

梅贻琦仔细看着眼前这个一只手抱着咸菜罐的“乞丐”,终于喊出来:“赵老师!”只见“乞丐”颤颤巍巍,眼含热泪地把咸菜罐交给梅校长。

原来,这位“乞丐”竟是物理学家邓稼先,杨振宁,钱三强等大师的老师赵忠尧。他是首位发现反物质的科学家,也是清华大学物理系的教授。

赵忠尧穿越大半个中国,行走1465公里,从北京来到长沙的清华大学临时校址。

整整一个多月的风餐露宿,一路上需要躲过日本人和叛徒的搜查,靠着乞讨艰难地来到长沙。

而他手中抱着的咸菜罐里藏着一个铅筒,铅筒里装着50毫克的镭粉。

看似微不足道的50毫克镭粉,却关系着中国核事业的起点。更甚者,一旦落入侵略者之手,后果不堪设想。

这么重要又珍稀的镭粉是从哪里来的呢,这还要从赵忠尧说起。

1931年,赵忠尧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获得博士学位后,就在英国剑桥大学的实验室里,与老师卢瑟福一起工作。

由于赵忠尧的出色表现和坚持回国的信念,卢瑟福在赵忠尧临走时送给他50毫克的镭粉,作为离别礼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知道,镭是居里夫人发现的化学元素。这种物质在当时是全球禁运的,即使现在也是不被允许的。

作为物理学方面的专家,赵忠尧自然知道这一丁点的镭粉对我国的重要性。

为了护住这些镭粉,他躲过海关的搜查,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将镭粉带回中国。

正是赵忠尧携回的50毫克镭粉,才有了我国第一个核物理实验室的诞生。在他的倡导下,清华开设了中国首个核物理课程。

1937年,正当赵忠尧在清华潜心研究核物理时,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北平沦陷,清华园也被日军占领。

这时的赵忠尧心急如焚,因为在清华实验室里有他带回的一小罐镭粉。

面临民族危难,赵忠尧意识到保护镭粉是自己的神圣使命。哪怕献出生命,也不能让敌人得到镭粉,从而对中国百姓制造灾难,他必须设法取回。

然而,日军当然知道清华园的重要性,将清华大学围得水泄不通,还日夜轮班。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赵忠尧和好友梁思成趁着夜色,悄悄从清华园的矮墙翻入,躲在灌木丛中3个小时。

等到日军换防的空档,凭着对实验室地形的熟悉,两人抄小路来到实验室,成功取回50毫克镭粉。

离开学校后,为了顺利将镭带走,不被日本人发现,赵忠尧脱下西装,穿上粗布衣服,将镭粉装入半罐咸菜罐中,混在逃难的人群里,长途跋涉来到长沙。

就这样,赵忠尧抱着这半罐咸菜坛子,一路走了1465公里。

他的衣服越来越破烂,脚上的草鞋也只剩几根草,困了就在屋檐下睡一晚,身上的钱没有了,就靠乞讨坚持着来到长沙。

为了护住这个咸菜罐,护住中国的“核武未来”,赵忠尧的胸口被咸菜罐咯出两道血印。但他笑称这点疼痛不值一提,保护镭石粉才是自己的责任。

后来,赵忠尧教授还主持建成了70万电子伏和250万伏的质子静电加速器,对我国核事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赵忠尧教授是中国核物理研究的开拓者,更是培养大师的大师,他的学生是“两弹一星”元勋:钱三强邓稼先......更是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林,李政道。

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曾经因为诺奖评委会的失误,与诺贝尔奖失之交臂。

但是,在世界物理学家心中,赵忠尧是真正的诺贝尔奖得主。他却毫不在意这个奖项,因为远渡重洋的初衷,是为中华民族学习最前沿的科学技术,而非为个人荣誉。

为助祖国科技起步,赵忠尧毅然放弃海外优渥生活,回国奉献一生。

虽然他曾一度身陷困顿,甚至沦为“乞丐”模样,但他始终不忘科研初心,将祖国利益置于生命之上。

这样的奉献精神,令人钦佩。当今社会需要更多追随他的星光,为国家富强而无私奉献的科学家。

让我们向这位“乞丐”式的英雄致敬,并铭记他的奉献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