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丽敏 王琪

2020年9月24日,随着浙江自贸试验区宁波片区正式挂牌,宁波这一拥有“港口最大资源和开放最大优势”的外贸之城,开启了“自贸”新篇章,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标志性载体为宁波高水平打造国际开放枢纽之都注入了无尽的想象。

三年来,宁波片区围绕“一枢纽、三中心、一示范区”五大战略定位,全面深化改革,结出了辐射浙江、连通全球的累累硕果。

一项项制度创新展现开放风范:截至目前,31项成果入选浙江省“十大建设成果”,25项制度创新成果获评浙江省最佳案例,4项案例获国家部委发文推广,2项海事创新机制获国际认可并推广。

一顶顶骄人桂冠彰显硬核实力:宁波舟山港年货物吞吐量从2020年的11.72亿吨升至2022年的12.61亿吨,连续14年位居全球第一;集装箱吞吐量从2753万标准箱升至3335万标准箱,稳居全球第三。

气度非凡的宁波片区,正迎着海风极目远眺,在这里,究竟能看到什么?

朱省海 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省海 摄

“16与200+”的背后

东海之滨,绵延数千公里的海岸线上,宁波舟山港的19个港区散落其间,全货种码头星罗棋布,万国巨轮如过江之鲫,生产泊位“座无虚席”,不过瞬息之间,五洲航运冷暖尽收眼底。

放眼中国,这座港口和江西、甘肃、新疆等16个省63个地级市一起,通过海铁联运共同完成一场场规模宏大的海洋运输;放眼世界,这座港口牵系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是连通全球货物贸易的枢纽中心。

一港通内外,有何依仗?

3月16日13时45分,在4艘拖轮的密切配合下,新晋全球最大集装箱船、最大载箱量达24116标准箱的“地中海泰萨”轮,稳稳靠上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集装箱码头4号泊位,“最大港”为“最大船”的全球首航保驾护航。

24116标准箱是个什么概念?如果将它们摞成一列,高度堪比七个珠穆朗玛峰。即便纵观全国,也仅有8个港口中的11个泊位能停靠这样的“巨无霸”,而宁波舟山港则独占三席。

这也意味着成为全球最大船的“首选港”,并不是巧合,宁波舟山港曾接卸“阿尔赫西拉斯”轮、“长范”轮、“长益”轮等历任全球最大集装箱船,彰显了全球重要集装箱枢纽港的超凡地位。

LNG保税燃油首船加注 北仑区委宣传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LNG保税燃油首船加注 北仑区委宣传部

三年前,宁波舟山港“打造世界一流强港”的梦想初见端倪,从东方大港到胸怀“国之大者”,这股“春风”掀开了新的篇章——打造东西双向开放、海陆联通发展新枢纽,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作出新贡献。

自此,雄浑的轮船汽笛声与隆隆的列车铁轨声碰撞交织,宁波舟山港迎来了火车奔大港的恢弘盛景。一列宜昌—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特需专列抵达,装有当地企业生产的茶叶、硅胶、化工品等产品的60个标准箱经集卡驳至码头装船,发往土耳其、摩洛哥、印度等“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

以往需半个月到达沿海口岸,如今仅2天就能完成国内运输,有效缓解了“万里长江、堵在宜昌”的物流通道痛点。

越来越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从全国各地汇聚长三角,又从这里联通“一带一路”。所谓“一带”向陆、“一路”向海,港口应具备贯通东西、辐射南北的强大支撑力才能缔造海、陆双枢纽。

向东拓展海洋空间,宁波舟山港集装箱运输航线总数达301条,其中国际航线249条,“一带一路”航线达125条;向西辐射内陆腹地,宁波舟山港已有三大港区直通铁路,海铁联运常态化开行线条达22.5对,开通线路超100条,覆盖全国近一半的海铁网络。

这对港口的承载力和运转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梅山港区千万箱级集装箱泊位群的建成,宁波舟山港成为全球唯一拥有双“千万箱级”吞吐能力的单体集装箱“超级港口”。

以数字赋能港口建设,智慧的成果在宁波舟山港随处可见:码头启用智能施验封模式,集卡车20秒即可过关;自主研发的集装箱码头生产操作系统基本覆盖全港,并顺利登陆内河码头。

港口内部联动卓有成效,更大的挑战还在于外部联动。宁波舟山港依托“四港”联动智慧物流云平台,构建物流数字生态。物流链条长、中间环节多、系统不互联等不再是横亘在货物流通面前的阻碍,海港、陆港、空港、信息港如骨架般支撑起了“硬核”强港的生态闭环。

向海图强千帆竞,港口雄开万里流。宁波舟山港发挥在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凸显出港通天下、服务世界的“硬核”实力。“世界第一大港”正乘风破浪,驶向“世界一流强港”。

三大支撑的“顶格战法”

大宗商品广泛运用于工农业生产,被认为是“制造业的粮食”。近年来,中国铁矿石对外依存度保持在80%左右、石油对外依存度保持在70%左右,造就了全球最大大宗商品消费国和进口国的地位,大宗商品对增强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和可靠性至关重要。因此,提升大宗商品的竞争力、定价权和资源配置能力,不仅是影响国家经济的重要因素,更关乎基本的民生与社会发展。

从国家战略高度来看,建设国家重要的大宗商品资源配置基地,提升大宗商品的国际话语权,保障国家能源供应安全,既是宁波片区的光荣使命,也是势在必行的责任担当。

挂牌三年来,宁波片区根据自身功能定位,围绕大宗商品全产业链发展,聚焦油气、化工品、新能源材料等八大品类,从顶层设计主动破题,以改革创新、基础设施、数字平台三把“钥匙”解题,在稳与进中勇挑大梁,“存在感”早已不容小觑。

6月,宁波片区通过“储罐-船-船”方式,实现浙江省首单国际航行船舶保税LNG加注业务,该次保税LNG加注量可满足船舶连续航行里程超1万海里,相当于沿着赤道绕行地球半圈;浙江LNG接收站项目保税仓库实现扩容,储罐容积由16万立方米增加至32万立方米,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LNG保税仓库。

围绕建设大宗商品的“栖息地”,一系列大展拳脚的谋划,也在宁波片区心中酝酿。例如,浙江省重点工程宁波舟山港中宅混配矿项目整体完工后,将极大增强铁矿石等大宗商品的中转能力和效率;浙江LNG接收站项目三期工程正式开工,将新建6座27万立方米储罐及配套设施。

百地年地下洞库 北仑区委宣传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百地年地下洞库 北仑区委宣传部

在这样的场景下,打破土地瓶颈制约的课题被提上日程。在地表用地仅68.6亩的情况下,宁波片区将洞库设于地下,相当于增加了地面1200亩仓储用地。“百地年200万方丙烷地下洞库”项目是亚洲最大的丙烷地下洞库,投产后预计每年可增加近500万吨液化石油气仓储、中转能力,助推宁波片区打造亚太区域最大的液化石油气仓储、集散和交易中心。

这一大胆尝试,解开了宁波片区土地短缺的困扰。资源版图上,高地在崛起。长江经济带45%的铁矿石、90%以上的油品中转从这里出发,全国大约2/5的油品、1/3的铁矿石在这里汇聚,源源不断地为区域发展“输气补血”。

“大宗商品”与“高速运转”如何和谐共生?答案写在每一寸土地上。

“66云链”实现国内首创无担保数字仓单质押融资业务,成功解决大宗商品作为动产的产权确认这一全球性难题;全球首个船舶在线交易平台——浙江船舶交易市场“拍船网”宁波中心正式启运。

不仅要做,更要做优。今年“TradeGo”成为全球第10个获得国际船东保赔协会集团(IGP&I)许可的电子提单平台,并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公会(BIMCO)的电子散货提单和国际货运代理协会联合会(FIATA)的电子无船承运人提单接轨使用。这标志着宁波片区大宗商品数字化交易,与国际航运物流数字化标准全面接轨。

抚今追昔,感来路之多艰。承载着诸多信任与期待,宁波片区将连接全球市场,配置全球资源,筑造大宗商品“蓄水池”,助力宁波到2035年成为全球知名油气及化工品集散中心、定价中心和标准制定中心。

“智造军团”再添悍将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中国制造2025》提出到2025年制造业重点领域全面实现智能化的美好愿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制造业”出现的频率仍旧高达八次,全面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号角愈发嘹亮。

当好“世界工厂”背后的“智造军团”,宁波片区打造全球智能制造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努力提升智能制造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无数企业用实践为这一命题做了生动注解。

仅用三年,宁波勋辉电器有限公司镁合金压铸产品线从单一走向多元,客户类别从传统车企向新能源车企领域延伸,销售额保持每年15%的逆势增长;宁波爱可森电子有限公司转变思路,积累经验,以其强大的研发设计能力,实现新能源订单从10%到70%的大步跨越。

处在新旧动能转换的“阵痛期”,宁波片区深入落实浙江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在新格局中抢抓新风口,加快实施数字化赋能、数字产业化培育工程,制造业向智能化、柔性化、高端化转型发展的趋势愈发明显。

这既是“数字”展露锋芒的时刻,也闪耀着创新的思想光辉。走进东方电缆东部(北仑)基地·数字化未来工厂,大长度、高等级光电复合海底电缆从生产到装运、从车间到码头实现智能化联动,生产效率从原先的每秒0.9米提升至每秒1.4米,产品电压等级从原先的500千伏提升至1000千伏。

东方电缆未来工厂 鲁勇辛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东方电缆未来工厂 鲁勇辛摄

未来工厂建设是宁波片区企业保持韧性与活力的秘诀之一。眼下,宁波片区智能制造广度正从单个企业向产业扩展,智能制造深度正从机器改造向生态体系拓展。去年,压铸模具产业集群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高性能树脂产业群和高档智能机床(注塑机)产业群列入省级“新星”产业培育计划。截至目前,宁波片区集群培育总数居宁波市第一。

以灵峰现代产业园为例,该园区集聚88家知名企业,17家企业成功申报24项次压铸模具国家标准,压铸模具产业规模每增长1亿元,就可带动相关产业增长100亿元,为“中国智造”铸就了一副全新“模具”。

在这里,看见国家战略的高度,看见港通天下的盛景,看见流动的数据信息……“风光旖旎”处,其实还有很多惊喜值得期待。

三年来,宁波片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聚焦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重点围绕航运物流、口岸通关、优势产业,持续开展特色化、差异化创新探索,激活贸易发展的“一池春水”。

具体来看,宁波片区以“保税展示+跨境电商”模式赋能,中国首家中东欧跨境网购自提中心开业,开创了全新的中东欧商品跨境网购自提新模式;持续探索国际中转集拼、“保税分装+跨境进口”新业态,全国首创跨境电商出口前置仓监管创新模式,通过先查验后拼箱的方式,节省物流作业时间30%以上,跨境电商展现强劲韧性;推出新能源汽车集装箱出口“一站式”监管模式,汽车从集港到装船时间缩短2~3天,助力新能源汽车出口进一步做大做强。

宁波舟山港 杨江琦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宁波舟山港 杨江琦摄

今年是中国自贸试验区建设十周年,也是宁波片区挂牌三周年。《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宁波片区建设“枢纽自贸区”行动方案》的出台时机精妙,意义深远。《方案》提出,宁波片区要打造成为“全球通达性好、内外畅联性优、资源配置力强、融合创新度高”的枢纽自贸区,成为全国“枢纽自贸区”标杆。

新蓝图开启新征程,新使命呼唤新作为。“宁波片区将以‘枢纽自贸区’建设为主引擎,在经济高质量发展、贸易跨越式发展、制度集成化创新上走在前、作表率、显担当,在中国自贸试验区建设中贡献更多‘宁波首创’‘北仑实践’,在宁波打造国际开放枢纽之都、浙江推进‘两个先行’中展现新作为、书写自贸篇章。”宁波片区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