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是杨琳,今年32岁,和丈夫李浩结婚7年了。我们有一个可爱的儿子,小宝,今年5岁。
我的故事,源于一个提前下班的日子。
那天下班前,我突然接到一个客户的电话,事情比较紧急,需要我立即处理。处理完事情已经到了吃晚饭的时间,我疲惫地回到家,希望能赶紧吃口饭,然后好好休息一下。
然而,让我吃惊的是,家里一片寂静,小宝在独自看电视,他的脸上还挂着泪痕。
我问小宝发生了什么事,他抽泣着说:“奶奶出去打牌了,不要我了。”
我一听,顿时气不打一处来。尽管我知道婆婆喜欢打牌,但没想到她竟然把孩子一个人留在家里,出门打牌去了。
我一怒之下,给婆婆打电话,质问她为什么把小宝一个人留在家里。
婆婆不以为然地说:“小宝自己会看电视,会玩,我出去打牌咋了。”
我听到婆婆的话,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怒火,对着电话大吼:“你是来帮忙照顾孩子的,不是来添乱的!你知道孩子在家哭吗?”
说完,我气愤地挂断了电话。
不一会儿,李浩回家了。他看到小宝在哭,赶紧上前安抚。然后,他把我拉到一旁,问发生了什么事。
我把事情告诉了他,他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说:“老婆,你不要太生气了,妈也不是故意的。”
“不是故意的?那你说她是什么?她明明知道我们上班,小宝需要人照顾,她却经常不打招呼就出门打牌!今天要不是提前下班,小宝还不知道要哭多久!”我气愤地说。
李浩见我情绪激动,便默默地走到另一边去了。他拿出手机给婆婆打电话,不知道说了什么,几分钟后,他走到我面前说:“老婆,妈答应以后会注意的。”
然而,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从那以后,我与婆婆的关系变得紧张起来。即使她偶尔在家照顾小宝,我们之间也很少交流。
李浩努力缓和我们的关系。他常常在我和婆婆之间做“和事佬”,希望我们能够互相理解,互相包容。可是我心中的怒火始终没有平息。
有一天,我与同事聊天,她说因为没有人照顾孩子,工作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这个客户的情况和我类似,因为工作原因,孩子常常没有人照顾。
听到同事的话,我陷入了沉思。我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是不是我对婆婆的要求过高了?毕竟她已经快60岁了,她的生活习惯和观念与我不同。而且,我也不是完美的妈妈。
那晚,我失眠了。
我想起了小时候妈妈照顾我的情景。妈妈虽然很忙,但她总是尽力为我安排好一切。我现在不也面临着同样的情况吗?我应该学会理解和体谅婆婆。
第二天早上,我早早地起床给婆婆和小宝做了早餐。
在餐桌上,我对婆婆说:“妈,对不起之前我有些冲动和您发脾气了。您帮忙照顾小宝已经很辛苦了。”
婆婆听到我的话后有些惊讶,但很快她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傻孩子,一家人有什么好计较的。”
从那天起,我和婆婆的关系逐渐缓和了,我开始尝试理解和接纳她的一切。
同时,我也学会了如何更好地照顾小宝。我们的家庭虽然依然充满着各种矛盾和冲突,但在相互理解和包容中逐渐回归了平静和和谐。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