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呼和浩特市两级法院紧紧围绕“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的工作要求,在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和支持下,立足职能定位,结合地区实际,不断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司法保障的多元解纷机制,创新建立“人大+法院”纠纷化解新模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坚持“抓前端 治未病”

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推进共治共建

2014年以来,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人民法院率先试点在法院成立“人大代表监督岗”,邀请人大代表现场监督法院审判工作,参与人民法院诉源治理和诉前调解工作。

从2018年3月至2023年8月底,人大代表监督岗共接待各方当事人17891人次,成功调解案件3720件。

呼和浩特市中院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号召全市法院结合本地区实际,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群众基础好、社会威望高、通达社情民意等优势,积极争取人大代表支持,探索人大代表参与诉源治理的工作新模式。

2023年9月,在总结各地区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市人大常委会和市中院联合发布《进一步推进民商事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的方案》,明确人大代表参与民商事纠纷多元化解新机制的具体要求,要求全市法院积极与人大常委会加强沟通合作,不断推进人大代表参与纠纷化解工作机制建设和实践探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双方合作成立了首府诉源治理人大代表工作室,为人大代表现场履职提供坚实保障,各旗县区诉源治理人大代表工作站也纷纷建成,全面推动人大代表参与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全力打造使矛盾纠纷化于未发、止于未诉、解于萌芽的诉源治理青城模式。

坚持制度建设先行

服务保障人大代表“监督+调解”履职尽责

完善制度建设。各法院按照特邀调解规定,将人大代表调解员列入人民法院特邀调解名册,各人大代表工作室结合地区实际,分别制定了《法院人大代表工作室实施意见》等工作意见,细化人大代表参与诉源治理和民主监督的工作流程,为代表履职提供坚实的制度支持。

争取财政保障。部分法院积极争取地方支持,将人大代表从事诉源治理工作履职补贴按照当地财政供养人员日平均工资标准全部列入财政预算,充分调动人大代表履职尽责的工作积极性。

建立监督机制。各法院人民代表工作室将人大常委会、法院、人大代表调解员联系方式及监督方式向社会公开,形成“人大代表监督法院公正司法、人民群众监督人大代表依法履职”的监督模式。

常态化开展考核评价。采取“当事人即时评价、人大代表调解员每月互评、人大常委会和法院对人大代表调解员季度评价”的形式,对人大代表调解员履职情况进行全方位考核评价,根据考评情况,按照相关流程及时对人大代表调解员作出调整补充。

全过程民主监督,各法院人大代表工作室建立事前事中事后一体监督模式。事前,人大代表调解员定期轮岗开展纠纷调解工作,将矛盾化解在诉前和基层。事中,邀请人大代表通过委托调解、旁听庭审、参与听证、见证执行等方式监督人民法院公正司法。事后,邀请人大代表参与法院信访矛盾化解,协助做好有关当事人的解释疏导、判后释疑工作,引导当事人进行法律咨询,理性合法维权。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以能动司法推动

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全市法院立足首府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解纷需求,深入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宏观上做足制度文章,个案中用好化解手段,支持协助人大代表分析查找纠纷产生的规律及深层次原因,通过代表履职为党委政府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推动更多解纷资源向基层一线延伸,积极争取在基层工作尤其是从事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人大代表支持,深入街道社区、走进田间地头,把优质高效的纠纷化解资源带到群众身边,使矛盾妥处在当下、化解在基层。

聚焦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在处理房屋买卖、劳动争议、婚姻家庭等涉民生矛盾纠纷,积极邀请人大代表参与化解和旁听见证,促进定分止争。

土默特左旗高家营村的两户居民因农村自建房屋事宜产生争执,上到80多岁的老人,下到刚上小学的儿童,纷纷卷入这场纠纷,情绪激动,事态矛盾不断升级,诉至法院。土默特左旗法院邀请旗人大代表井高田、李静参与化解,两名人大代表调解员充分发挥了解社情民意的优势,耐心劝导、释法说理,经过数次调解,终使两户居民握手言和并当场履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聚焦服务保障“两件大事”等重点工作,在诸如金融、教育、环境、房产、互联网等重点行业纠纷化解中,充分发挥行业内人大代表的专业优势和个人影响力,推动矛盾纠纷化解更权威、更专业。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人民法院邀请人大代表调解员巴亚尔调解网络运营合同纠纷、呼和浩特市回民区人民法院邀请人大代表调解员许良光调解金融借款合同纠纷,都成功将纠纷化解于诉前,充分发挥了人大代表在相关领域相关行业的巨大优势。

截至目前,全市法院已有人大代表调解员36人,今年以来参与纠纷化解1356件,成功化解793件,成功率达58.5%,成效显著。全市法院与辖区内街道、乡镇、企业园区等基层治理单位共同建立诉前调解工作站、诉源治理工作站162个,全市法院15家人民法庭全部与辖区基层治理组织共建多元解纷机制,把更多力量和资源向基层下沉。

针对发现的各类社会治理共性问题,本年度首府法院发出司法建议68件,以“小切口”推动解决“大问题”,努力实现“审理一案、治理一片”效果。

今年以来,全市法院通过委派调解、专职调解等形式调解成功案件15611件,调解成功率达62.6%,人均化解案件39件,民事一审案件受理数与2022年同期相比减少了5500余件,同比下降12.83%,越来越多的矛盾纠纷在诉前得以化解,诉源治理成效初显。

来源:呼和浩特市中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