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在对华施压失利后,试图改变策略。根据观察者网3月25日的报道,在拜登总统欧洲之行的过程中,他相继参加了北约、G7和欧盟三场峰会。北约峰会结束后,拜登再次向中国发出警告,表示中俄合作将受到美国制裁的影响。同时,拜登也邀请中国加入西方阵营,并提出了一些“无法拒绝的理由”,强调了中国与西方的紧密经济联系相对于俄罗斯。

然而,在此之前的两天,美国连续对中国实施了两次制裁行动。美国国务院基于对华人权指控,宣布对中国官员实施赴美签证限制,但具体制裁名单并未公布。随后,美国再次制裁了一家中国军工企业,限制其在未来两年内与美政府的合作。然而,从实际效果来看,美国的制裁措施似乎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内部的社会混乱和新冠疫情的蔓延使得美国的吸引力大打折扣。据美国公布的新冠感染数字,接近8千万,然而,考虑到美国在全球范围内散播虚假信息,我们有理由怀疑美国实际的新冠感染情况可能已经逼近全民普遍感染。根据美国的调查机构披露的数据显示,新冠疫情造成了巨大的伤亡,美国有70%以上的州市死亡人口超过了出生人口,这表明美国已经依赖移民才能保持人口的正增长。

美国策动的乌克兰危机为美国军工企业带来了大量订单,为美国的超级资本带来了巨大的做空机会,然而,这些势力的“开香槟庆祝”与美国民众的联系却微乎其微。美国的通货膨胀问题依然在加剧,大量美国民众因汽油和粮食价格的上涨而感到负担沉重。这些因素使得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美国梦似乎正在成为过去,而特朗普等人所编织的美好未来也不大可能实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一方面,美国持续对全球国家,包括中国,实施制裁,试图依靠其霸权地位来施压。然而,随着美国贸易战对华以惨淡收场,全球各国似乎已经对美国的制裁行动有了一些心理预期。最近,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宣布,对华352项进口商品暂时豁免制裁性关税。这种自我否定的行为让中国和其他国家开始深入剖析并评估美国的行动。

就目前围绕乌克兰局势而言,美国对俄实施的制裁几乎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他们不仅动用了金融核武器中的SWIFT系统,还在努力推动美俄全面脱钩,然而,俄罗斯的经济仍然保持着整体稳定。目前俄罗斯并未出现恐慌性的商品抢购现象,虽然美英的制裁对俄罗斯的奢侈品等高端市场产生了一些影响,但大部分商品都可以在其他国家市场找到替代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对华贸易战失败和对俄金融战的双重打击下,美国在乌克兰问题上对华的威胁似乎缺乏实质性的依据。沙利文、布林肯、奥斯汀等美国政府核心人物先后威胁中国站队西方,否则将进行制裁,但从美国实施的制裁措施来看,更像是一种无计可施的举动,试图保住颜面。然而,中国作为一个坚决、合理反制的国家,不会容许美国霸权在无理制裁后毫发无损地撤离。

拜登总统在欧洲之行中提出了“中国经济与西方经济更加紧密,而不是与俄罗斯”这样的离间言论,显示了他作为高级政治家的政治手腕,也表明了美国在对华态度上由威胁转向诱惑的变化。然而,美国应该明白,全球人类的命运是紧密相连的,中国与西方之间有着广阔的互利共赢空间,而中国与俄罗斯之间也有着无上限的合作潜力。全球发展中负责任的做法应该是尊重共赢,而不是挑拨离间。

综上所述,美国在对华施压的策

略走进了一条死胡同,试图以制裁为手段来迫使中国改变其战略定位的做法显然不尽人意。事实上,美国的单边主义和霸权思维正在引发国际社会的反感和抵制。

中国并非易于被威胁和牵制的国家,其坚定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决心不容忽视。在面对美国的压力时,中国采取了镇定稳健的态度,强调自身合法权益,同时也展现出了强大的韧性与应对能力。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积极建设性态度和承担全球责任的态度备受国际社会认可,这也使得美国在对华施压时缺乏了更多的国际支持。

当前全球形势下,各国之间相互联系日益密切,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的需求日益迫切。中国同西方国家之间不应是零和博弈的关系,而是应该寻求共同发展的机遇。双方可以在气候变化、全球卫生、贸易合作等领域寻求共识,共同推动世界经济的复苏与繁荣。

另外,中国与俄罗斯两国拥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和合作空间。两国在经济、政治、安全等方面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关系,这不仅符合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也有利于地区乃至全球的和平稳定。因此,美国试图通过制裁等手段瓦解中俄合作的企图注定不会奏效。

总的来说,美国在对华施压的战略并未取得预期成果,相反,这种做法可能会引发更多的反感与抵制。建议美国放下单边主义思维,摒弃霸权意识,与各国共同合作,推动全球共同发展繁荣,共同应对共同面临的挑战,才能真正实现国际关系的和谐与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