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北某地的飞行试验场上,一架酷似苏-34的飞行器冲天而起,机腹下还挂着一台与众不同的发动机,正是这台发动机,有望让中国实现弯道超车,抢下西方国家尚未登顶的新高峰。

前言:随着歼-20、F-35等五代机的服役,各国对六代机的研制也提上了日程,英国、日本、意大利发表声明,宣布共同开发下一代隐身战机;美国空军此前也披露了自己的六代机计划;法国、德国、西班牙在2018年达成了合作意向,共同研制新型战机。

六代机的研发工作,不仅会影响整机研发、制造技术,还有可能会对国际地缘政治格局产生重要影响。对此,中国自然也不能落后,尤其是在JF-22超高速风洞的加持下,有助于我国在六代机领域尽快取得突破。

接下来就让我们了解一下,出现在西北飞行试验场上的发动机究竟是什么,能够对中国航空领域的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北飞行试验场上的一幕)

1.西北上空一幕:验证机在爆炸中冲刺

近期,西北飞行试验场上进行了一场测试,引起了广泛讨论。此次试验,意味着国产航空发动机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据悉,此次亮相的是国产FB-1爆震发动机,成功试验标志着其已经进入了工程实用阶段,将来能够大规模应用到其他飞行器上。

近年来,许多国家都加大了对爆震发动机的研制,主要是因为其具有明显的优势。相比现有的航空发动机爆震发动机的效率更高、结构更简单、油耗也少,能够适应高超音速飞行。哪个国家能够率先使用这种技术,并将其用在飞行器上,就能领先其他国家一大步,对于提升国家军事实力也有不小的作用。

常见的喷气式发动机,受制于气动载荷等诸多因素,对安装这种发动机的飞机飞行速度设置了上限,很难超过4倍音速,再加上制造成本、技术难度等原因,大部分飞机的速度都在2.5倍音速以下,只有极少数特殊设计的飞机能突破这个限制。

爆震发动机的出现,将改善这种局面,一旦其投入使用,未来或许会有越来越多具有极快速度的飞机诞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