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在延边下乡务农的日子里,每当坐在田埂上休息,望着北方深秋的蓝天上飞过南归的雁群时,总让人想起鸿雁传书或是苏武牧羊的故事,心里总有一丝淡淡的忧伤和无尽的思念。因为,那一刻自己的心似乎也拴上了大雁的翅膀,不停地往南飞。

往南,就有自己的父母自己的故乡,是我日夜思念的地方。
几年后,犹如南归的一群群大雁,上海知青们赶前赶后地回到了日思夜想的家,回到了父母身边。然而,每个雁群里总有一、二只孤雁,没有或无法赶上南归的雁群,成了掉队的孤雁。
我认识的上海女知青承玉芳就是其中的一位。
记得五年前,我应邀去延边撰写反映边疆开发开放的《边城盛放金达莱》一书。有人告诉我:单是珲春,现在还留下近50名上海知青。
忙完了该干的事情,准备离开延边时,我们宴请了留守珲春的这些老乡们聚餐。五十多人只来了三十人,有些路远的没有来,后来才知道是因为来回需要花几十元的车费,他们舍不得。我们非常懊悔,事先竟没有考虑到这一点。
老乡见老乡,真的是两眼泪汪汪。大家聚一起,你争我夺地说着四十多年前的往事:刚来时不认识保暖的兀拉草,从鞋子里掏出来扔掉了,冻得双脚麻木,这才晓得塞北的严寒远不是江南的和风细雨;第一次大雪天上山砍柴,爬上去挺欢,下来接二连三摔跟头,只能坐在雪堆里哭。这才晓得,走雪天山路并不像溜达南京路那般舒服!

承玉芳(左一)和留守延边的上海知青合影
席间,大家都说说笑笑的。我见瘦小的承玉芳始终不笑,便向身旁的何永根老师打听承玉芳的情况。何永根老师告诉我说:“承玉芳生活很困难,家里的条件不尽人意,日子挺苦的。”
我想知道详情,何永根老师拉我到窗口前,细细地告诉我:承玉芳在乡粮库下岗,好长时间没有收入。现在退休了,有千把块钱的退休金。但她嫁了个丈夫是农民,身体还不太好。
那时提倡知青破除资产阶级传统观念,提倡城里来的知识青年与贫下中农结合一辈子。承玉芳喜欢上了勤劳善良的农民,他们俩人的感情很好。老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没想到承玉芳的丈夫骑自行车摔倒骨折,换了假的股骨头;后来又得了脑血栓、中风,完全丧失了劳动能力。当时的医疗费都是东拼西凑的,承玉芳到现在还拉着饥荒呢。
我问:她有孩子吗?
何永根老师说:大儿子二十年前去了上海,小儿子为了尽孝留在她身边。可小儿子老实本分,没多少文化也没啥技能,只能打零工干苦力。儿媳妇熬不了这种苦日子,扔下孩子走了,承玉芳成了家里的顶梁柱。当时六十好几的她,一个人要干几个人的活。丈夫瘫痪卧床,又得了老年痴呆症,大小便失禁,晚上数次翻身,都由她负责,他离不开她。前几年听说上海对知青有很多的优惠政策,承玉芳几次对丈夫说,要回上海去办理户口问题,最多半个月就能够回来,可是丈夫根本不听,以为是不要他了,哭着闹着不吃不喝、拒绝打针吃药。
无奈,承玉芳也就一直没机会把户口迁到上海去。
承玉芳每天早上3点钟就得起来,做饭烧水,养猪喂鸡;然后开始给丈夫穿衣吃药;孙子起床了,开始伺候孙子吃饭,然后送他去上学。白天给老乡割豆子,扒苞米,打场;冬天与男人们一起上山拉爬犁,清林,割带,啥活没干过?就这样辛苦了这么多年,几万元的医疗费也没有还清。由于长期超负荷的劳作,她是一身的病,腰腿疼,低血压,干活时昏倒过好几次。
自己每月的退休金,供老两口的医药费都不够!
饭毕,我把承玉芳拉到一边,问她生活状况。她低头、摇头,始终不语。不知是想表示自己的生活是好还是不好?我说:你生活得很苦,我们都是知青,心里也不好受。我会向市里有关领导反映你家的实际情况的,咱们大家也尽量给你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
我话还没说完,她突然转过身子,面朝墙壁背对着我,双手抚住自己的脸。看她上下抽动着的肩膀,知道她在啜泣。
没有更多的话好说,也找不到合适的语言来安慰她,我心里也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当天我就向市里有关领导反映了承玉芳家的实际情况,此事引起了市里相关领导的高度关注,最终给了承玉芳三年的生活补助。金额虽然不多,但令她感受到了政府的关怀和温暖,承玉芳说非常感谢政府的关怀,她说一辈子也不会忘记我的帮忙,说得我心里更加难受。
前年,承玉芳的丈夫去世了。已经17年没有回过上海的承玉芳,满怀信心地踏上归程,她想把户口先落进上海,然后再把小儿子、小孙子一个个地接回生养她的故乡。
可到了上海,看到上海家中的实际情况,承玉芳要回上海生活的打算被彻底动摇,回归的梦想也完全破灭,她彻底打消了回上海的念头。承玉芳的亲弟弟因生活困难终身未娶,独自住在狭小的石库门的亭子间里,一个不足十平方米的小阁楼,让给了承玉芳的大儿子住。大儿子娶了个外来妹,还有一个孩子,只能放下一张床,就转不开身子了,若自己还要来住,自己的小儿子加上小孙子再住进来,真的是无法落脚啊!
依然回到农村的承玉芳在电话中戏谑道:现在全国都在搞城镇化,原是城里人的我怎么就回归不到城镇化的队伍里去呢?想想还是算了,我还是继续过我的乡村生活吧,虽然各方面都比不上大都市,但乡村也有乡村生活的美好,最起码空气清新,蔬菜能自给自足,还是有机绿色食品。只要不回上海、不见到城市,没有了比较,心里也就平静了!再说了,过惯了农村自由自在的生活,也不一定能适应大都市的生活了。我就是一只掉队的南归雁,再也无法归队了。
是啊,昨天的阳光,晒不干今天的衣裳。失群的南归雁,并不是没有跟上雁群,而是多年后再俯瞰着铺天盖地的高楼大厦、灯红酒绿,她们已经无法收翅、立足;尽管故乡繁华依旧,然而故乡已经不属于千里万里之外的她们!常言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哪里更适合自己生活,就在哪里扎根吧。

普普通通的一位承玉芳,在她身上,不仅让我看到了留在农村的上海女知青城市乡村的蜕变历程,更触动我内心的是她对生活的坦然和勇于面对,没有抱怨更不随波逐流。一个人,对生命的安排能做到这样从容,真的是难能可贵的!祝福承玉芳及她的家人都能早日过上富足幸福的小康生活,祝福这只掉队的南归雁健康快乐!
作者:范文发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