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节日——中秋节,即将到来。然而月饼,人们早就已经开吃了。

当然,过去的几千年,从殷、周时期的“太师饼”开始,只有中秋节那天,家人才会围坐一起共同品尝。笔者的童年记忆是,每年中秋节晚上,全家8口人,共享1只月饼。过去,不但月饼显贵,一年只能吃1次,而且用咸蛋黄馅做的月饼,更是“金贵一族”,对于寻常百姓家,或是向往中。

如今,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之后的百姓日子,就是不一样了。非但月饼早已是百姓家中秋节前后的寻常食品,即使曾经“贵族”的咸鸭蛋黄馅做的月饼,也早就不稀奇了。那么,“人造咸蛋黄”的月饼还有存在的意义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9月27日,每日经济新闻报道。所谓“人造咸蛋黄”,根据相关发明专利,就是以一定比例的新鲜蛋、蛋黄粉、淀粉及添加剂等混合而制成的咸蛋黄制品。如果符合标准,那么淀粉含量不应超过40%,防腐剂山梨酸钾含量不应超过1.0g/kg。包装标识上应有“咸蛋黄制品”字样。

从原料价格来看,咸蛋黄每枚1元,人造咸蛋黄20枚9.9元,即每枚不到0.5元。不难想象的是,人造咸蛋黄的成本会比咸蛋黄的成本低;生产、售卖人造咸蛋黄月饼的利润,会比咸蛋黄月饼的利润更高,从而厂家生产、商家售卖人造咸蛋黄月饼的商业驱动力更强。

难以想象的是,厂家生产人造咸蛋黄月饼时,能够保证总是、总是按照标准进行吗?会不会为了更高更高的利润,多放一些淀粉使得含量大大超过40%?会不会粗心大意或凭感觉操作或者为了更长的保质期投放更多的防腐剂?使得山梨酸钾等添加剂的含量大大超过标准?

淀粉放多了,吃不坏身体,只是性价比大大降低而已。但是添加剂放多了,对身体健康会带来不良影响,这是毋庸置疑的。所以,尽管大家知道食品添加剂对于食品工业是必须的,但是人们依然谈添加剂而色变,就是担心生产线上投放添加剂时不按标准、不遵规范,更担心使用价格更低廉的工业添加剂,来代替食品添加剂。

当然,生产方面,有监管部门;市场方面,有供求关系。可是我们依然担心另一件事,规定的包装标识上,应有“咸蛋黄制品”字样,如果心机颇深的商家把“咸蛋黄”三个字搞得大大的,把“制品”两个字搞得小小的,而且颜色不清晰,位置不醒目,使得消费者以为碰到了价格低廉的咸蛋黄月饼的好运气,买了回去,开吃之后才知道是“咸蛋黄制品”,这怎么办呢?

还有一种路径,学校、幼儿园、福利院、养老院食堂,购买“咸蛋黄制品”,去了包装,进行分发或售卖,那又怎么办?

想来想去,只有一个管理成本较低的办法,就是禁止生产、销售“咸蛋黄制品”的月饼。这样管理的充分理由是,真咸蛋黄的月饼,全国人民都吃得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