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怎么办?请问得了无精症还有得治吗?”在妻子的陪伴下,蒋先生来到男科检查。
原来两人结婚5年,本打算今年备孕,但准备了大半年蒋先生妻子的肚子依旧没有动静,后来两人去医院检查,蒋先生被查出患有无精症,不死心的蒋先生再次来到另一家三甲医院检查。
经过一系列相关检查后,医生发现蒋先生并非没有精子,而是精子“走歪路”转去了膀胱,通过尿液排掉了。
“你平时是有什么不当的生活习惯吗?”医生问道。
“我…我之前有憋精的习惯,因为听说憋精可以提高精子质量……”蒋先生支支吾吾地回答道。
他说一开始是为了延长时间,后来觉得这样更刺激,并且看到有文章介绍说男性憋精可以提高精子质量,所以就一直憋着,再后来憋习惯了。
就这样保持了好几年的“好习惯”,却发现近半年真正想射的时候也射不出来,就算有也是很少。
一、男性精液发黄,是憋太久了吗?
精液颜色其实也能反映出很多问题,有的人可能好奇了,那异常会是什么颜色?精液发黄难道是憋太久了?
正常情况下,男性一次射精量为2~6ml,大概一瓶盖左右,表现为乳白色或乳黄色的半流体状液体,射出后看起来像胶冻状,并在15分钟内完成液化。
那男性精液变黄是怎么回事?可能和这3大因素有关:
一是生理性因素,憋久了、长时间不射,精液就会在发生一些质变,这就好比尿憋久了也发黄,一般恢复正常频率后就会有好转;
二是病理性因素,就是炎症,精液的来源就是前列腺、精囊腺和尿道球腺等附属腺体联合分泌物,只要哪个环节出了事,都可以导致精液发黄;
三是药物影响,有长期服药史的的人,一般射出来的精液也会被影响发黄。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出现精液“变粉”的情况也要引起重视。
这个情况往往是血精,和不正常的性生活频率有关,性生活太频繁或禁欲太久都会出现这种情况。除此之外也有疾病因素导致的,如精囊炎、前列腺炎、精囊囊肿或扩张等,一些罕见肿瘤也可能引发。
二、男性长期“憋精”,最后会怎样?
有些男性以为“憋精”,得到的就都是精华,精子质量提高了,更好怀孕,这种方法真的可行吗?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曾发表过一项相关研究,结果发现:夫妻长时间养精蓄锐,只为在排卵期进行性生活,不但不能提高受孕率,还会导致精子的质量下降。
研究人员表示,精子的数量会在禁欲6天后达到一个低点,同时畸精率也会逐渐增加。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精子并不是现产现用的,生产需要时间,精子从出生到发育成熟也会经历一段时期,一般需要3个月时间,这时候的精子会储存在附睾中,等待受精的那一刻完成自己的使命。
所以你现在射出的可能就是3个月前的存货,次数太频繁,等储备粮用完了,射出来的就只有精液罢了。
长时间禁欲又不行,次数间隔太密集也不行,那什么时间比较好?世卫组织推荐最好短期禁欲,2-7天的休养生息可以更好的提升精子质量。
如果长期自行禁欲的话,可能会面临以下几种后果:
1、引发前列腺疾病
长期禁欲不发泄,男性的盆腔会一直充血状态,影响前列腺液分泌,导致前列腺的腺管阻塞,引发前列腺疾病,常见于性欲强的年轻人。
2、引发早泄和阳痿
长期禁欲后再进行性生活,会因为强烈的兴奋控制不住的早泄或不举。
3、性功能下降
不是什么东西都是放得越久越好,生殖器长期不使用,性欲下降,运动神经也会逐渐退化。还会给男性心理造成不良的影响,最后就会引发性功能障碍。
三、“一滴精等于十滴血”,一生最多只能排6000次精?
民间一直流传着这么一个说法,“一滴精=十滴血?”“男人一生最多只能排6000次精”有人还因此刻意禁欲或者憋精,有科学依据吗?
其实一滴精没有这么宝贵,正常精液里面90%都是水,最有用的精子可能只有1%不到,其余就是各种营养成分,正常人日常饮食中也能摄入。
先不管6000次这个说法的真假,就算男人一生只能射这么多次,刨去未成年的那18年和70岁后蹦不动的时间,中间也有近50年的性生活时间。6000次,平均每年射120次,一个月就要射10次,每周要做2.5次,这么算下来好像也够用了。
实际上,男性生精能力很强,可以说每时每刻蛋蛋都在认真工作,一天就能生产1.5亿个小蝌蚪,因此男性不必过于担忧。
另外,再补充两个男性生理知识:
- 射精和尿尿会同时发生吗?
射精和排尿就不在同一条跑道上,尿液经过的是输尿管,射精经过的是输精管,只是出口都是一个地方,但只能容纳一个通道,也就是说排尿的时候射精口会关闭,所以他们不会同时发生。
- 男性人均18cm?
虽然很多文学作品喜欢这么描述,但实际上中国男性的平均长度只有10-12cm,而女性阴道的G点在前三分之一处,所以也够用了。
总而言之,两性保持合理的性生活频率,获得愉悦的感受才是最重要的,不要太刻意的去禁欲,也不要太在意一些所谓的传言,听听就好,不必当真。
参考资料:
1.《澄清男性不育的典型误区:禁欲时间长≠精子质量好》.人民网.2016年4月18日.
2.《男性避孕药让精子“游不动”》.新华网.2016年10月25日.
3.《苏州地区不育男性性生活频率调查分析》.《中国性科学》.2012年12期.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