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江西出土一女尸,考古队员小心地褪下她身上的衣服,衣服剥到下面时,竟然发现古代女人穿开裆裤的证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江西德安义峰羽绒厂在桃源山建水塔,挖土机已经挖了四个深坑,接下来就是打钢筋地基,突然听到哐当一声,这是地下有东西啊!工人赶紧拿铲子挖很快就挖到一块大的青石板,继续深挖很快一个巨石棺椁出现在众人面前。

施工队立刻停止施工,向有关部门汇报,很快考古专家来到了现场,墓室为长方形,砖室内以整块的青石板搭成石椁,前后两端用1米见方的石板,棺椁之间填充的石灰。

工作人员也发现了墓主人的墓志就在棺椁之上,墓志铭上有宋安人周氏之墓,周氏是南宋新太平州吴畴的妻子,“安人”是宋代所定命妇的封号。

随后专家开始用工具撬开石板,红漆棺木赫然出现在众人面前,颜色鲜艳如血,乍一看只觉得头皮发麻,整个棺椁保存得完好,专家推断棺材里的东西应该保存的也相对完好。

专家并没有开棺的意思,而是特意等午夜时分再进行开棺,专家们用吊车把棺木取出运去了德安县博物馆,静待午夜时分。

专家为什么选择午夜时分开棺呢?

在80年代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没有那么先进,在保护文物方面有些欠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早在1956年,一只考古队打开了皇帝的陵墓,结果保护工作没做到位,陵墓中许多珍贵的文物长时间暴露在空气,因为氧化,所以没有保存下来。

考古人员吸取了之前的教训,等到午夜时分,隔绝紫外线,周围的温度湿度都降下来了,适合开棺。

专家人揭开棺盖,棺内表面覆盖一幅彩绘星宿图,星宿图下为褐色丝罗,光是这幅星宿图就已经震惊专家了,在考古界保存完整且完好的不多见。

揭去丝罗即为尸体。这位已经埋了七百多年的南宋贵妇,居然可以尸身不腐,尸体保存完好,局部肌肉有弹性,毛发、牙齿、指甲齐全,毛孔清晰可见,关节稍可活动。

考古人员小心翼翼地褪掉他的衣服,竟然发现她穿着开裆裤

难道700年前的宋朝女子都穿开裆裤吗?

根据史书记载,宋朝并不是所有女子都能穿开裆裤,只有地位身份显赫的富家小姐可以穿。

穷人家的一方面布料买不起,况且下地干活也不方便,富家女子都养尊处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们穿开裆裤一般都是直接系在裙子内侧,作为贴身衣服来穿,外面在套裙子不用担心走光。

一方面夏天炎热,为了凉快些,另一方面就是为了方便,古代女子穿的裙子一层套一层,非常多,导致上厕所比较麻烦。

所以说宋朝女子穿开裆裤是身份的象征,这也说明了周氏的地位不低。

专家们又发现开裆裤里面竟然还系有三条素罗卫生带(卫生巾),长约30厘米,宽约2厘米,上面布满了早已凝结的血迹且下方垫的被褥也有血迹。

专家在墓主人身下发现了宋代铜钱35枚,分7排置放,每排5枚,似象征死者35岁,周氏35岁有月事很正常,但是这个出血量明显不正常,这难道就是周氏的死亡原因吗?

很快专家在周氏身下发下了一团黑乎乎的东西,经过专家研究这竟然是脱落的子宫,专家推断根据清乾隆版《吴氏宗谱》载:“周氏生子二。”

按惯例家谱记男不记女而周氏所生第二男吴垕,未见于葬志,联系墓葬内的现象,死者系卫生带并裹有草纸,身旁还放置一小捆草纸,另外尸体下所垫的14床丝绵被位于臀下的部位均有血迹。

推测周氏有可能在生吴垕时难产而死,因此墓志中有意没有记第二子吴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专家清点墓中随葬物品408件,以衣物和丝织品为主,共329件,另有麻制品、梳妆用品及其他物品79件。

这些珍贵的南宋丝织物也为研究这一时期纺织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资料。

更令人称奇的是在棺木里发现了两个距今有700多年的粽子,粽子的外形依然没有变形只是粽叶颜色发黑,这可以说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粽子实物。

对研究我国古代民俗及民间食品有参考价值。

在历史的洪流中,宋朝繁华又衰落,历史学家对它褒贬不一,这个朝代在史书上留下了丰富的墨彩,从周氏墓出土的文物我们透过它们发现了繁华和不一样的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