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70年代,世界上一些国家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各种政治和军事纷争充斥着国际舞台。而其中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发生在遥远的中东,涉及了以色列、埃及、朝鲜和苏联等国家。

1973年,正值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前夕,以色列的情报机构捕捉到一个词汇——"思密达",这个词语既不是英语,也不是中东的语言,令以色列情报人员感到困惑。他们无法确定这究竟是哪国语言,于是向美国情报机构求助。美国情报人员却迅速辨认出这个词,这是朝鲜语。这个发现让以色列人更加迷惑,为什么埃及军队中会出现朝鲜人?

要理解这个故事,首先需要了解朝鲜这个在东亚小国的地位。尽管朝鲜在地理上相对较小,但它一直是东亚地区的重要角色之一。这个国家虽然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但却有着坚韧不拔的性格。朝鲜在五六十年代依然保持了其强大的存在感,尽管被认为既贫穷又强硬,但他们在不拥有风洞等高级设备的情况下,却能够研发出先进的无人机。无论是通过什么手段,结果都是卓越的。

埃及在上世纪的五六十年代,是前苏联的坚定盟友。苏联为埃及制定了一份五年发展计划,提供了工业技术和军事援助。然而,埃及的领导者纳赛尔逐渐发现,苏联对埃及的控制越来越大,几乎主宰了埃及的一切。这一情况一直持续到1970年,当时纳赛尔去世,新上台的萨达特不再愿意受制于苏联。两国关系逐渐恶化,最终导致了1972年埃及驱逐了全部2万多名苏联顾问,两国关系彻底破裂。

埃及军队当时使用的是苏联制造的武器,其作战模式和指挥体系也是苏联的。但随着苏联顾问的撤离,埃及军队发现他们仍未完全掌握这些技术和战术。与此同时,以色列对埃及虎视眈眈,埃及急需支援。于是,埃及领导层转向了一个看似不太可能的伙伴,朝鲜。
朝鲜同样使用苏联式的武器,采用苏联的作战模式和指挥体系。最关键的是,朝鲜曾与美国作战,经历了三年的朝鲜战争,积累了丰富的对抗美国的经验。考虑到以色列是美国的盟友,朝鲜人的到来似乎是一个理想的选择。1973年3月,朝鲜武力部长张正恒受邀访问埃及期间,埃及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希望朝鲜派遣军事顾问团前来协助。
朝鲜人认为这对自己没有害处,于是欣然同意。两个月后,1500多名朝鲜军事人员秘密前往埃及。为了避开美国和以色列情报机关的监视,他们伪装成海外劳工派遣员工,分散前往埃及,然后在开罗会合。这一过程严阵以待,美国和以色列都未能发现。
这些朝鲜军事人员都是军中的精英,特别是空军顾问团的39名飞行员中,有20名的飞行时间超过了2000小时,被认为是顶尖的飞行员。他们的任务不仅仅是协助埃及空军进行战术训练,还参与制定作战计划。朝鲜顾问团的参谋长赵明?还协助制定了著名的“白德尔计划”,该计划帮助埃及空军在短短20分钟内摧毁了西奈半岛上以色列军队90%的目标,这对战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朝鲜飞行员还亲自升空参加战斗,成功击落了以色列多架F-4E战斗机。这一系列事件表明,朝鲜顾问团的到来对中东战争的进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考虑到朝鲜的规模和实力,这个1500人的顾问团和39名飞行员的到来,改变了整个战争的走向。如果将朝鲜置身于埃及的位置,以色列可能会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毕竟,东亚被称为怪物房,而朝鲜正是其中一位不容小觑的玩家。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