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传言,称清朝洋务派官员曾看中德国的毛瑟枪,并计划引进仿制。当时,德国刚刚设计了一款名为1888式委员会步枪的武器。不过,这款步枪存在一些问题,如容易断裂的子弹抽壳和过高的膛压等。为了减少损失,德国军火商欺骗性地声称这是最新款的毛瑟步枪。清朝官员无法分辨真伪,结果误信了这个说法。然而,这个传言实际上是毫无根据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上,汉阳兵工厂之所以没有引进毛瑟98步枪,并非因为他们被欺骗,而是因为毛瑟98步枪的生产工艺更为复杂,成本更高。相比之下,1888式委员会步枪虽然存在缺陷,但采用了先进的无烟火药和金属包裹弹头,生产工艺要求较低,成本也更低廉。当时的汉阳兵工厂技术相对滞后,引进毛瑟98步枪可能会导致生产速度慢、成本高、合格率低等问题。在那个时候,中国军队,尤其是湖北新军,急需更多的现代武器,因此引进1888式委员会步枪成为了最佳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汉阳兵工厂开始生产的老款步枪被称为“老套筒”,因为它采用了全长式枪管套筒。后来,经过改进,汉阳兵工厂移除了枪管套筒,采用上护木,并改进了照门,这就是后来的“汉阳造”步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战斗中,汉阳造的确受到了日本的三八大盖步枪(俗称三八大盖)的压制,难以与之抗衡,给中国军队带来了不少困难。三八大盖是日本东京炮兵工厂设计师有坂成章于1905年改进的,采用了小口径步枪弹,后坐力小,射击精度高,适合亚洲人体质。它的枪管更长,射程更远,精度更高,适应了近距离战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八大盖的长枪管和先进的尖头弹头使其在近距离射击中具有巨大优势。相比之下,汉阳造的有效射程只有300米,而实际射程往往更短,使中国士兵在远距离射程内处于劣势。在战斗中,日本士兵通常保持在300-400米的距离,以精准射杀中国士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三八大盖还有一个防尘盖,因此被称为“大盖”。这个设计使得枪管更长,有利于射程和精度。而汉阳造的枪管则较短,有效射程不如三八大盖。这使得三八大盖在战场上占据了优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之,汉阳造步枪并不是因为口径大、子弹威力大而优势,而是因为当时的技术和生产条件所限,没有更好的选择。为了应对日本的三八大盖步枪,国民政府引进仿制毛瑟步枪,创造了“中正式”步枪。然而,汉阳造在其时代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提升了中国军队的战斗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