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那是一个深刻改变历史进程的年代。在那个纷飞的时节,众多人的命运迎来巨变,有人颓然沉沦,有人却趁机一飞冲天。毛远新和陈锡联,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展现出了迥然不同的命运轨迹。

不出所料,毛远新,年仅二十多岁,回到母校哈军工,参与了名为“革命”的浪潮。他很快崭露头角,成为黑龙江当地的实际领袖。但在这之前,陈锡联,刚刚踏入50岁的门槛,接替邓华,担任沈阳军区司令员,这似乎并未是他仕途的巅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历史常常充满戏剧性。1974年,毛远新被军委任命为沈阳军区空军政委,年仅33岁,他的晋升速度之快,堪称史无前例。从1966年到1974年,仅仅短短8年的时间,他从一名学生蜕变为军区级别领导,这种迅猛的晋升,既是时代的产物,也少不了组织的精心培养。

当时的沈阳军区辖区范围广泛,横跨辽宁、吉林、黑龙江以及内蒙古东部的四省一区。毛远新背负着崇高的家世,再加上他的卓越才智,使他一时之间成为锋芒毕露的军事领袖。东北地区不仅是四野的诞生之地,也是他们最初的“老巢”。靠着东北强大的工业基础,苏联的支持以及日寇留下的武器装备,四野才能在统帅101的领导下,扭转战局,开辟了平东北、入华北、荡华中、卷江南,最终冲向海南岛的辉煌历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四野是一支战无不胜、身经百战的钢铁雄师,享有威名赫赫的声誉。有人曾言:仅凭四野,就足以解放整个中国!然而,要理解的是,中国的解放是人民军队各个部队的协同作战的结果,而非某一支单独的部队所能完成的。但这句话也反映了四野的卓越战绩,使他们脱颖而出。

因此,解放后,东北地区的许多军事领导都出自四野。邓华作为101的老下属,凭借在革命战争年代的卓越表现,毫不意外地成为沈阳军区的首任司令员。不仅东北如此,全国范围内也有众多四野的老将担任重要职务。这种情况,如果长时间保持下去,可能会导致一些潜在的问题。因此,在邓华出任沈阳军区司令员仅仅4年后,新一代领导崭露头角,陈锡联接替了他,毛远新则被任命为空军政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的决策,从某种程度上表明了两层含义:一方面,坚定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地位;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培养“新生力量”,毛远新在陈锡联的领导下,受到组织的特别关照。

陈锡联原是红四方面军的干部,红四方面军在西征和张国焘离开后陷入了困境,但对于失去“大树”的人来说,一点点关爱都会让他们铭记于心。因此,建国后,陈锡联、许世友、谢富治等四野出身的干部都受到了组织的特别重用。

因此,当毛远新加入沈阳军区后,陈锡联自然倾力相助,希望能够帮助他在新的领域崭露头角。

总而言之,1966年是充满变革与机遇的一年。毛远新和陈锡联,两位战略家的命运,将在这个特殊的年代中交织在一起,共同书写出峥嵘的历史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