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59年,重病缠身的陈璧君数次被送进了医院。看着医生束手无策的模样,陈璧君深知自己已经时日无多。

弥留之际,她强撑着最后一丝力气给远在海外的儿女们写了一封信。在信中她叮嘱道:“希望你们能早点回到祖国来,努力工作以报答人民政府的恩情...”
锲而不舍的追求
1905年9月,孙中山在马来西亚的槟城建立了同盟会分会。为了吸引更多的进步青年,同盟会经常会在当地举办一些革命活动。

而在众多被吸引来的进步青年中,陈璧君就是其中一员。尽管当时的陈璧君正在上初中,但是她的能力和热情与其他人相比却是极高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陈璧君顺利入会,成为了同盟会中最年轻的会员。而在这样之后,她的人生也开始发生了巨变。
1907年11月,吴世荣匆忙的找到陈璧君说:“汪先生来这里了,现在在我家,你想见他吗?”听到这个名字,陈璧君惊喜的问:“汪先生是不是就是经常在《民报》上写文章的“精卫”?”

得到肯定的回答后,陈璧君当即就表示自己要去见他。于是,陈璧君在吴世荣的带领下见到了钦佩已久的人。
见到汪精卫时,陈璧君首先被他的相貌所吸引了。而在随后的谈话中,陈璧君更是对这位谈吐不凡的才子愈发仰慕。
1908年,在孙中山的指示下汪精卫去到了日本。得知这个消息,陈璧君毅然选择紧追其后。到了日本之后,汪精卫专心开展革命运动,而陈璧君则在那里开始了留学生涯。

到日本后不久,同盟会的经费就不够用了。为了帮助汪精卫继续开展活动,陈璧君心甘情愿的把自己身上的所有钱都拿出来交给了他。
有了这笔经费,同盟会的困难暂时得以度过。一段时间后,陈璧君听说汪精卫正在筹备谋刺清政要员的计划。于是,她主动要求和汪精卫一起。
起初,汪精卫根本不同意。但是陈璧君的态度实在坚决,最后汪精卫也只好选择妥协。为了保证行动的万无一失,陈璧君和汪精卫为此做了很多努力。

可没想到,就在实施计划的当天,他们的计划竟会因保密工作不到位而遭到暴露。随后在清政府的严密搜捕下,汪精卫不幸落狱。
汪精卫被捕后,焦急的陈璧君动用了自己身边的一切关系,甚至还买通了狱卒,以确保汪精卫在监狱里得以安稳。

而通过这次的经历,汪精卫也逐渐明白了陈璧君的心意。于是在被释放后,他便和陈璧君在上海结了婚。
决定好了就不会再回头
抗日战争爆发后,一些对蒋介石有情绪的人找到汪精卫说:“现在这样下去恐怕不行,还是要另寻救国退敌的途径啊!”

听到这些话,此时本就不得志的汪精卫心底的政治愿望愈发强烈。于是在日本政府提出不以国民政府为谈判对手的时候,汪精卫自然而然的就成了和谈对象。
1938年10月30日,汪精卫向日本提出了和谈。但在这样的紧急关头,汪精卫最担心的并不是和谈是否能成功,而是蒋介石会对自己怎么样。
于是在签订完协议后,陈璧君和其他人便向汪精卫提出了投敌计划。刚开始时,汪精卫的内心还是十分犹豫的。

但随着陈璧君的鼓励和引导,汪精卫逐渐坚定了自己逃离的决心。得知汪精卫要离开的消息后,蒋介石十分震惊。
为了挽回他,蒋介石不惜动用多方力量对其进行劝阻。在了解到事情的前因后果后,国民党的元老吴稚晖觉得挽回汪精卫的关键在于陈璧君。
于是,他就专门给陈璧君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他委婉恳切的希望陈璧君可以劝导汪精卫回头。可没想到,他们两人却根本不为所动。

为了保证汪伪政府能够顺利建立,陈璧君在其中做了很多努力。她先是在亲朋好友中挑选出来一些有能力的人,分别安排到汪精卫手下的各个部门,以保证忠诚可信。
然后她又专门跑到香港,去动员和汪精卫关系甚密的陈公博“归队”。在这样的情况下,汪精卫的队伍不断壮大,陈璧君的野心也逐渐开始扩大。
1931年之后,汪精卫在南京担任了行政院长。在这之后,陈璧君的个性变的愈发骄纵。时间长了之后,她甚至直接开始干涉汪精卫的政事。

希望你们能早点回来回报政府
抗战胜利后,陈璧君等人被关押到了南京监狱,开始了她漫长的牢狱生活。但尽管已经落到这样的境地,陈璧君还是不改往日的骄纵。
一天,一位稽查处处长来南京办事。得知陈璧君被关在监狱后,他十分好奇,立刻申请去监狱对陈璧君进行了探视。

到监狱之后,他大声地问:“陈璧君在哪儿?”谁承想,他话音刚落,陈璧君就突然站在门口说:“你凭什么直呼我的名字?蒋先生见到我还要叫声汪夫人呢!你简直没有礼貌!”
说完,她便转身走进了房间里,只留下处长在原地尴尬。
到了开庭审判这天,面对未来的日子都要在监狱中度过的情况,陈璧君在法庭上大喊道:“我没有坐牢的耐心!”
南京解放前夕,陈璧君被转押到了上海监狱。在这里,管教干部对陈璧君进行了耐心的劝导,希望她能够把自己的罪行交代清楚。

两个月后,陈璧君整理出了一份长达万字的《自白书》。可是管教干部阅览后却发现,这份自白书中全都是无关紧要的东西。对此,陈璧君解释道:“我不知道我有什么罪。”
1952年之后,陈璧君的身体接连出现了问题。随后,工作人员就把她送进了医院接受治疗。在工作人员的精心照料下,陈璧君的身体得以恢复。
自这以后,她的态度开始发生了变化。后来,她甚至开始毫无保留的交代了自己的罪行。在与工作人员的接触中,陈璧君也逐渐被共产党人的气魄和宽容所折服。

在看完毛主席所写的文章后,她更是直言“共产党的成功绝非偶然”。1955年,被真诚和宽容所打动的陈璧君主动要求去苏北劳改农场进行劳动。
但由于她的身体状况实在太差,所以申请并未获得批准。得知不让自己去是因为担心自己的身体后,陈璧君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1959年5月,陈璧君因呼吸不畅、心跳加速再次被送进了医院。得知自己时日无多后,陈璧君强撑着力气给远在海外的儿女们写了封信,希望他们能回来报效祖国。

小结
6月17日,陈璧君因病在上海提篮桥监狱去世,时年68岁。一年后,她的子女托人把她的骨灰带到了香港进行了安葬...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