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开头,我要说明一下,我这里说的未来,不是指未来几年或者十几年,虽然这个时间维度下,女性的日子也确实会越来越难过。但这主要是经济周期的影响,以及田园女拳面临反噬的结果。但经济周期有低谷也有高峰,随着周期回暖,以及田园女拳被反噬后重新构建平衡,女性的社会地位也可以得到恢复。

但如果放在历史级别下,以百年为维度看,人类世界——不分中外,女性的生存环境会越来越艰难。而且,这种变化,在历史语境下,是不可逆的!

为什么这么说?我们首先想想,为什么会有男女平等?

男女平等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严格来说,是20世纪下半业才在全球大规模普及,并成为政治正确。在此之前的数千年时光里,男尊女卑才是人类社会共同的主流。

而之所以会有男尊女卑,这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唯物主义原则决定的。农耕时代,体力劳动是创造财富的主要手段,而男性在体力劳动方面比女性有着巨大的先天优势。创造财富的能力,决定了男性自然会在社会地位层面高于女性。

不过要说明的是,这不意味着女性在古代就完全没有地位——毕竟女性也有生育价值和操持家务和养育子女价值;而且即便是在体力劳动方面,女性也不是完全不能做——只不过先天生理差异决定了她们的效率太低。所以,承认古代男尊女卑的同时,也没必要把这个尊卑差异过度夸大。

那么,为什么男尊女卑会被男女平等所取代?表面上看是什么进步、人权之类,但实际上就是一个——工业时代,尤其是机械化大工业时代之后,女性创造财富的能力提升了。

工业,尤其是机械化大工业,它相对于传统农耕生产力的一大特点,就是用机械取代人力,用机械操控取代人的直接体力劳动。在操控机械,以及组织管理方面,男女之间显然没有直接体力劳动那么大的先天差距。

这就给女性大规模进入职场提供了可能。

而在需求端层面,随着经济高度发展和文明进步,工业时代进入成熟期后,社会分工高度复杂化,大量的非基础性体力劳动岗位涌现,光靠男性已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所以急需更多劳动力去填补。

除此之外,工业时代的科技以及组织管理体系的进步,也帮女性从家庭中解放出来,功能性家电——比如洗衣机、热水器、烟灶乃至于现在的扫地机器人等的大规模普及,人类处理家务琐事的难度大大降低;从幼儿园开始的集中式教育体系,也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家长养育子女的羁绊。

这样一来,现代女性进入职场的条件就完全成熟。

当然,虽然现代女性也可以参与生产和社会分工,但她们的财富创造能力,依然是不如男性的:

首先是基础性体力劳动,这一块女性基本无法胜任。

甚至高强度的脑力劳动,大部分女性也不行。因为脑力劳动搞到高强度后,其实拼的是体力——最典型的就是理工科的码农,包括我们这些文科类的自媒体人,虽然本身都是靠脑子,但如果工作强度过高,最后还是要拼体力拼精力——也就是说拼身体素质。女性由于生理性的劣势,以及随之而来的基础性体力劳动的不足,所以在身体素质方面不如男性,所以除了少部分女性之外,大部分同样无法长期驾驭高强度脑力劳动。

而所谓的组织管理和操控机械,以及需要高度依赖逻辑思维的工作方面,其实女性作为一个整体来说,也不如男性。

这个其实也是从基础性体力劳动衍伸出来的。基础性体力劳动,直面的都是客观世界的问题,也就是与客观事物打交道,所以必须以理性思维应对,并遵循客观规律,才能把麻烦搞定。

直到今天,基础性体力劳动(不光是传统生产,包括处理各种需要体力解决的日常生活问题)都主要是男性包办,这个过程中男性的理性思维就可以得到充分锻炼,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出更强的逻辑性。而女性由于缺失了这个劳动场景,所以在理性思维和逻辑建构方面天然不如男性。进而到组织管理和机械操控这些领域,虽然理论上来说男女不应该有能力差别,但实际操作中,大部分女性依然是不如男性的。

这一系列原因,导致的结果就是,即便男女都开始参与劳动,但从生产价值维度,女性的财富创造能力依然不如男性。体现在职业路径上,就是女性大多从事一些辅助性的、基础性的工作,而核心价值创造岗位,以及中高级管理岗位,仍主要由男性占据。

不过这已经比农耕时代好多了——毕竟那时候在创造财富方面,女性是完全被男性碾压的。再加上女性还有生育价值,家务带娃等事情,也主要是女性负责;所以男女平等,至少在名义上已经实现,并成为政治正确。

但这种政治正确,从历史的围堵来看,恐怕并不能在未来的岁月中继续维系。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科技!

科技的进步催生了工业革命,让人类不再单纯依靠体力劳动,并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这给了女性参与劳动,进而提升社会地位的空间。但站在当前生产力水平下,科技的进一步发展,反而有可能会对女性社会生存空间造成毁灭性的压缩。

现在我们已经站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末端,未来第四次科技革命即将到来。而这一次科技革命的一大特点,就是AI取代人力。

这跟过去是完全不相同的。过去几次工业(科技)革命,虽然它也取代了许多旧的生产力,消灭了很多传统职业,但它同时也创造了许多新的就业岗位。所以它仅仅是一种生产力的变革,人作为一个整体,在这个过程中,参与劳动创造价值的功能是没有受到影响的,无非就是从马车夫变成司机,从农民变成农民工或者白领而已。甚至,由于经济高速发展,社会分工相应复杂化,更多的岗位和职业需求被创造出来,需要更多的劳动力去填补——这也是女性能够走向职场创造价值的重要原因——经济发达使得社会用工需求增大,光男人不够用了!

但AI智能革命,它的核心逻辑是直接取代人力,所以AI发展过程中,一个核心逻辑就是经济发展的同时,社会用工需求缩减。

一旦这个事情大规模发生,那女性进入职场的必要性就大幅下降。毕竟前面我们说了,即便是在现代社会,女性参与社会生产方面,其创造价值的能力依然是不如男性的。之所以社会和经济能接纳他们,主要是因为社会分工复杂化,岗位需求变大,所以差一点就差一点,总比没有强——大不了让女性主要从事事务性、辅助性的工作就是了。

但随着AI取代人力,大量就业岗位被智能取代。而这种取代过程中,女性无疑比男性更先收到冲击——毕竟从现在趋势来看,无论是依赖个人力量的基础性体力劳动,还是需要逻辑思维的高端脑力劳动,都是AI相对较难取代的,而基础性、辅助性、事务性非体力工作,被AI取代的概率更高——而这些职业恰恰都是女性为主。

当然,肯定有人说,男性也很惨啊——比如司机,这个职业是以男性为主,现在自动驾驶进展神速,华为智驾2.0已经实现了大众日常使用,那意味着可能短短十年内,这些男性为主的司机以后都得失业!

这话当然没问题。但问题是,男司机失业了可以去搬砖,可以去做那些依然高度依赖人力,难以被AI取代的体力劳动;而女性,虽然她们也可以做,但明显竞争力不如男性。所以在人力被AI取代,用工需求持续性衰退的浪潮中,她们更难找到合适的工作!

一旦女性参与社会生产的需求下降,那丧失了创造财富能力后,支撑她们社会地位的经济基础,就会直接退回农耕时代。

但不要以为这就是终点。农耕时代的女性地位,还有两个价值支撑点——生育子女和操持家务,也有可能被突破。

首当其冲就是人造子宫。从人造子宫的研发进度来看,这项技术在未来二三十年内突破并非不可想象——甚至有可能提前。很多女性将生育视为风险和负担,认为人造子宫可以解放女性。但实际上,在女性创造价值能力逊于男性的客观现实下,生育是女性向男性索取利益的重要筹码。当人造子宫出现,只需要女性提供合格卵子,就可以成功实现生育,那占据财富优势的男性,理论上只需要为此承担成本即可,这比承担整个女性生育的综合开销(不仅仅是金钱,还有各种责任和束缚),明显要降低很多——甚至,鉴于女性参与社会生产、获取财富的空间被大幅压缩,在提供卵子方面的议价空间也会越来越窄。

当然,这种事情肯定会受到道德和法律的阻扰。但道德和法律的作用是有边界的。只要技术实现了突破,单纯为卵子买单与为整个女性生育过程买单的巨大综合价差,会让越来越多的男性对此趋之若鹜,最终冲垮道德和法律的藩篱。

而养育孩子和操持家务的传统溢价,也随着社会化抚育的完善以及科技电子产品的不断升级,而不断压缩。

这个逻辑可能很多女性不会接受。直到现在,很多人会认为从家庭事务中解脱,是对女性的解放。这个观点搁在现代社会环境下确实没错。但这种解放,其实是建立在女性能够大规模参与社会生产前提下的——因为她们能够通过工作获取财富,所以这种挣脱才是解放。

但如果随着科技的发展,女性参与社会生产的空间被严重压缩——或者说被科技取代。那丧失了通过工作获取财富的条件后,家庭事务其实就不是对女性的束缚,而是是女性从直接创造财富的男性手中获取财富转移,进而养活自己的筹码——从经济上看这其实也是一种工作。

可问题是,前面我们说了,随着科技的发展,女性在生育子女和操持家务方面的传统技能点,也会在相当程度上被科技发展成果所取代。那后果就会非常严重——换句话说,未来女性的社会价值很可能连古代女性都不如了!

确实,这种推理很反政治正确,甚至可以说触犯了现代人类的基本情感。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唯物主义原理告诉我们,一切社会形态和规则,都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上的。随着科技发展对物质基础的改造,社会形态和规则也必须随之而调整进化——而且这种进化的底层逻辑,从来不是什么人权,不是什么平等、博爱等人文光环,而是赤裸裸的人类文明运行效率,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达尔文主义。

数千年前,剩余财富的出现,打破了原始社会的朴素共产主义和男女平等,将人类拉入阶级社会,并制造出男尊女卑;一百年前现代文明的广泛用工需求,摧毁了男尊女卑,又将人类拉回男女平等;从这个两次变迁来看,社会形态的变化和伦理构建,都是由物质层面的变化驱动。而第四次科技革命,很有可能再一次打开这个潘多拉魔盒,在底层的物质基础层面,打造出一个对女性更加不友好的新社会形态。虽然后现代文明下物质的极大丰富,决定了这个社会形态下的女性,在物质方面会比农耕文明条件下高出千百倍,但在社会地位方面,很可能陷入比古代女性更加不利的困境。

那么,如果这一切真的是趋势,未来的女性如何应对?从个体来看,除了极少数的高知女性和不愁吃喝的二代,对绝大多数普通女性来说,进入体制内是一个相对稳妥的选择。因为体制作为社会形态的稳定器,它天然具有滞后性;并且体制必须算政治账,基于社会稳定的考虑,必须对男女平等尽可能的坚持——这一点,从现在体制内单位私下里都不想招女生,但在招录时,却依然不得不无视性别差异可见一斑。所以体制的托底属性,决定了哪怕经济基础改变,他们也会把传统的政治正确坚持到最后。

而从整体来看,尽快实现可控核聚变的突破,推动人类进行星际殖民,用横向物理空间的拓展,来对抗纵向科技发展对人类用工需求的衰减,这可能才是根本解决办法。毕竟科技代人是不可避免的趋势,这种趋势发展下去,不光是参与社会生产能力较弱的女性会首先被AI淘汰,当进行到一定程度,就业岗位不够用了,男性同样会面临AI的竞争。所以,要打破这种趋势,只有不断开拓新的物理生存空间——只要这种开拓顺利,那么虽然需要人类的职业变少了,但剩下的依然需要人类的职业,其需要的就业岗位,却因物理空间的拓展而增加。只有这样,人类才能在与科技的赛跑过程中,构建出新的平衡。

那么,问题就来了:人类社会结构,会不会回到古代?也就是男尊女卑?在我看来,如果科技代人过快,而星际殖民空间迟迟不打开,我们的社会形态,可能会陷入一种比古代男尊女卑更极端的境地。对于这一点,关注微信公众号:老云的空间,我们下一节继续解读。

本文为老云海外风云系列58节。喜欢的读者,请用微信搜索公众号:老云的空间,收看全部老云系列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