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写过2023年新设立的本科院校的思路,再简单分析一下,2023年高校更名的底层逻辑。

1、 河北中医学院更名为河北中医药大学 河北省 公办
和分拆重庆中医药大学一致,是卫健委、中医药管理局、教育部推动中医药教育进步,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原因。这条主线将继续推动中医药院校更名、升本或者分拆。河北中医药更名后,录取分数稳中有升。
2、 福建工程学院更名为福建理工大学 福建省 公办
国家发展核心科技,脱虚入实,回到实体经济,破除金融风险的思路,形成了今年开始理工热回归。更名以后,福建理工逆袭。而根据最新的消息,厦门理工学院更名升大之路在生师比、生均占地面积、生均校舍建筑面积、科研成果等方面还有差距。
3、 信阳师范学院更名为信阳师范大学 河南省 公办
2021年7月颁布的十四五高等学校设置意见明确说了,支持少量办学长,教学质量好的专科院校,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发展急需的师范、医学、公安类高校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普通本科高校。信阳师范绝对历史悠久,在河南师范类大学排名居前,虽然是本科,但是是学院,更名大学了。同样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发布了《关于宁夏师范学院拟更名大学的公示》,宁夏师范学院拟更名为宁夏师范大学。
4、 上海体育学院更名为上海体育大学 上海市 公办
这个No.2, 体育大学,只能说有钞能力了。今年的高校集中申报运动训练专业(54家),看起来,国内的高校办体育,开始走漂亮国的路子了。
5、南京森林警察学院更名南京警察学院 江苏省 南京市 公办
6、铁道警察学院更名为郑州警察学院 河南省 郑州市 公办
公安类高校。改名后,基本都涨分了。行业管理原因更多。
学院升级为大学,是需要满足2006年颁布的《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很多规定,链接放在这里,有兴趣的自己看(http://www.moe.gov.cn/jyb_xxgk/xxgk/neirong/fenlei/sxml_gdjy/gdjy_gxsz/gxsz_xkzhfbg/201006/t20100602_88612.html)。

我选几个条款,用大白话说一下:
(一)办学规模
学院,5000人以上。
大学,8000人以上,在校研究生不少于400。——学生规模好几乎都能满足,扩招这么多年,但是大学必须有2个以上硕士点,在校研究生不少于400人。这是基础条件,最好10个以上硕士点,至少有5届毕业生。
(二)学科与专业
1.学院:拥有1个以上学科门类,3个以上专业;
大学:应拥有3个以上学科门类,至少9个一级学科。这三个学科门类的学生占比45%以上,且至少有2个硕士学位授予点——专业的要求,几乎学院都能满足。所有高校都在扩专业,例如公共管理、市场营销,新闻学,英语,日语等容易开设的专业就很多了。国家也在要求高校调整就业不乐观的专业。但是开设容易,关闭难。你不可能让老师跨行业太原,比如教市场营销的老师去教 飞行器设计专业。2个硕士点有一定的难度,一般都是先合作办硕士点。
三)师资队伍
1.普通本科学校专任教师总数一般应使生师比不高于18∶1;兼任教师人数应当不超过本校专任教师总数的1/4。——还记得我们前面测算一些大专高职院校吗?生师比有很多细节可以谈。
2.学院的在建校初期专任教师总数不少于280人......
学院一建立,就要280个专任教师,然后研究生学历老师30%占比要求,有副高、正高、正教授职称的老师的数量要求,新建一个学院的门槛,也很高啊。这也是独立学院转设的难题之一,因为他们兼职老师很多。
3. 大学要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老师400个以上,50%以上的专任老师研究生毕业,20%的老师博士毕业,其中具有正教授职务的专任教师一般应不低于100人。——所以某学院想升大学,博士老师不够,就学校出面,花了1800万组织老师去菲律宾亚当森大学刷水博(毕业返校)。详情请自行百度。
(四)教学与科研水平
1.大学至少有2个以上项目获得过国家级一、二等奖或省级一等奖。
2.大学还应达到以下标准:
(1)近5年年均科研经费,文科院校至少500万元,其他类高校至少3000万元;
(2)近5年来科研成果至少应有2个国家级奖励;
(3)至少设有省部级以上(含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个和重点学科2个;
我们在看大学介绍的时候,省级项目和自夸都可以不关注。省级政府和大学的目标是一致的,基本都会给项目。
(五)基础设施
土地、建筑面积、仪器设备、图书、实习、实训场所。这些硬件条件比较容易达到。——所以你们看大学的面积,都是500亩起步,个别独立学院和民办院校,有时候会故意模糊一些细节。但是大学之大,不是围墙之大,还是看教学质量。
(六) 结论
总之,学院能升格为大学,师资力量,教学水平,学生规模、硬件设施都有大幅度的提升,绝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是教育部对高校建设成果的认可(叫巴黎高等师范学院的那个学校是不是想哭?!)希望教育部能根据这些年的高校教育的提升,修订一个更新的版本。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