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今年哪个行业最魔幻?我想,房地产一定是榜上有名。

今年出台的救楼市政策,真的是十个手指头都数不来啊,哪怕加上脚趾头,也照样不够数的。

但是吧,那些地产商的表现,怎么说呢?

在掉链子这件事上,一直在掉链子。

9月28日晚,恒大发出公告:董事会主席许家印因涉嫌违法犯罪,已被依法采取强制措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具体是因为犯了什么法呢?

有的说因为他忽然离婚,财产都转给老婆了,

有的说他搞境外重组,摆明是想玩金蝉脱壳,

还有的说因为发行了很多特供发行的高息美元债,一通操作后,都被他家族的人买了,这样一来,摇身一变,成了恆大的债权人,好家伙,从「保交楼」,直接变成「保交债」!

红星新闻猜测,这次许家印被采取强制措施,和消失的达6643亿元有关:

2023年7月17日中国恒大发布业绩公告,列明因其自身“会计处理变更”导致以前年度收入调减高达6643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因为现在还没具体的官方通告,这里就不推测了,是不是除了以上这些,还有其他大家不知道的瓜呢?这就要到时候才知道了。

但有一点是板上钉钉的,就是许家印自己玩砸了。

你想啊,今年出台了多少利好房地产的政策,什么降低购房门槛、什么降房贷利率、什么认房不认贷、取消限购等等这些,

说白了,搞这么多,给你空间,给你时间,无非就是要你老老实实、安安分分地“保交楼”。

你倒好,这里整个技术离婚,那里搞个境外重组,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现在居然搞偷梁换柱,一下子从债务人,变成债权人。

不只是恒大,你再看看其他:

优质房产某圆,8月份爆出有合计10亿美元债票息未支付,最近又传出裁员风波,

另一个龙头企业融创,在把160亿元境内债全部展期后,9月19日,又通过了近百亿美元的境外债务重组方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之,现在的房产商,谁也别笑话谁,没有最差,只有更差。

要理解一个行业现在所处的状况,除了企业端的表现,也要看政策端的供给。

来看一下房地产最新的动态,以时间远近来展开:

1、9月20日,广州进一步放开限购政策。

从分区看,以前是从化、增城这两个区不限购的,现在增加了黄埔、花都、番禺,以及白云区的几个镇。

同时,非广州户籍的购房门槛,从需连续缴纳5年个税或社保,降到了2年。

2、9月25日起,正式存量房利率下调。

以100万的房贷、原利率5.1%为例,存量房利率下调后,利率降至4.3%,每个月能省下好几百呢。

3、9月26日,北京链家的中介费,由购房一方单边支付、改为买卖双方共同承担,费用由2.7%降至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9月27日,央行三季度例会召开。

在房地产方面,跟央行二季度例会相比,三季度例会少了一个关键词:保交楼。

这个着实让堂主感到意外,二季度例会的时候,“保交楼”这个词出现过两次,这次却一次都没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了,没提并不代表不重要。

但是,也折射出政策侧上的微妙变化。

个人觉得,对于那些还没收到交付楼盘的业主来说,也许要有一些心理准备了。

以上最新的种种,都在说明,政策端的风向,已有所松动。

本来想着,可以靠政策来兜底、

但显然,这就是个无底洞啊,

政策端越是兜底,他就越敢没底。

广州放开限购、中介费变成买家共同分摊、央行未提保交楼——这些均在预示着,拯救房地产的落地手段、可能还是要交还给市场自己来调节了。

怎么来看待这一变化呢?

在堂主个人看来,在政策一侧已经尽力的情况下,交还给市场、尊重周期,也未尝不是一个方向。

房地产素有“周期之母”的称呼。

在经济学中,经济周期有短周期、中周期和长周期之分。

短周期为4到5年的库存周期,

中周期为9到10年的债务周期,比如,大型基建设备的一般使用寿命就是10年。

长周期为几十年的生产力周期,而长周期,又常常被称为“房地产周期”。

拉斯·特维德在其著作《逃不开的经济周期》中说,基于房地产市场基数大、捆绑了个人财富、以及多重放大效应等特点,因而把房地产市场称为“周期之母”。

从宏观历史来看,每次经济繁荣,离不开房地产带动的投资消费。

而每次经济危机,也和房地产泡沫破裂有关,比如1991年的日本、1998年的东南亚、2008年的美国,不是有这么一句话嘛:房地产是周期之母,十次危机九次地产。

其实,早在七八年前,我们的房地产也面临着周期性的风险。

在之前视频里堂主说过,2015年的时候,堂主每天都会看《经济半小时》的栏目,好多城市都被爆出楼市去库周期有多长,那会就有喊“楼市周期到了”的声音。

不过,一波的棚改货币化,直接把楼价推到另一个新高度。

当然了,也有不少人称这段时期为:涨价去库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妨对比一下2008年那一波的房价上涨,会发现两者还是有区别的。

2008年那次,更多侧重于市场自发形成的,涨的多以一线城市为主。

而上一次的,更多侧重的是政策催生,涨幅最猛的,是三四线城市。

国泰君安数据显示,2020年以前,三线城市房价涨幅,大幅高于一线城市。

直到2021下半年,三线城市房价涨幅,才低于一线城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两次房价上涨的区别在哪里呢?

我想,大部分人都知道答案。

一线城市有人口流入,以及完整产业作为底层支撑,而三线城市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但是,第二轮的房价上涨,三线城市居然高于一线城市,不用多想,就知道里面的泡沫有多大。

之前多次讲过,未来地产政策端的走向,会是大分化时代。

说白了,其实就是交还给市场。

敬畏市场,尊重周期,或许会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

当然了,要出现这样的结果,还需要“时间”这个良方。

只是,在这个等待的过程中,那些至今未收到楼盘的业主来说,多少有些残酷了。

明明付了首付、明明每个月都按时交房贷,

可偏偏就是这么的没运气,遇到了开发商跑路、碰上了烂尾楼横盘,

无奈之下,只好租着房子、还着房贷。

回望过去,房地产如一列震耳欲聋的火车、迎面而来。

所有人都以为搭上了时代的便车,殊不知,时代却给他们开了个玩笑。

原本掏空六个钱包,只为有个栖身之所。

但是,这滚滚而过的历史,压在他们身上,灼心又绝望。

谈到房子时,他们脸上只有无声的叹息。

白天为了生计而奔波,晚上算着房贷而发愁。

他们也想谈谈风花雪月,聊聊书上的历史,吟唱酒中的诗词,

可现实,却把他们困在出租屋里。

这里潮湿、狭窄、逼仄,

就连每天升起的太阳,也照不进来,终年不见天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