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嘉宾:M君,某软件企业中层

原本我们并不相识,我来自湖北,他来自河北。同一年我们考入同一所大学、同一个专业。被分配到同一个班、同一个宿舍、同一张上下床,我在上铺,他在下铺。
我俩都来自农村,经济条件都不好。除了埋头苦学,有个好成绩外,没其它特别爱好和强项,平常穿着也比较寒酸,与宿舍其他同学相比,显得有些格格不入。所以我俩走得比较近,我们一块上课,一块上自习,晚上一块操场跑步,两人都具有农村人特有的那股韧性与耐力。
宿舍其他人很快买了高配置的电脑,整日在宿舍没日没夜的联网打游戏。我俩好不容易一块凑钱买了台二手电脑,轮流用,编程、查资料、做作业,偶尔上网看看新闻。
大二开始,我找了两份家教的活,一个安排在周二晚上和周六下午,另一个安排在周四晚上和周日下午。两个都在城南,离学校比较远,需要多次换乘且单程都在一个小时以上,每次家教回来,一身疲惫,昏昏沉沉,经常睡着了,坐过了站。家教的微薄收入已经足以让我自食其力,不再需要家里寄生活费了。
我下铺的兄弟,依然跟大一一样,上课、上自习。
大三、大四,我开始外面公司兼职,大四时甚至同时在两家公司兼职。白天在校内的一家公司,每天工作8小时,下班后匆忙到食堂随便吃点,然后从学校西门坐公交50分钟,到另外一家公司。公司在一个小区的住宅内,三室两厅,客厅摆着三台电脑和一台打印机,卧室有床有被子,晚上就住在这,早上再赶回学校的那家公司上班,所以基本上就不怎么回宿舍了。这时的我,除了维持自己的生活开支外,其他所有的钱已经开始寄回家给弟弟、妹妹上学用。
我下铺的兄弟,始终如故,上课、上自习,而且更加忙碌了,在备战考研。

我俩一直是宿舍最忙的人。大家经常很难见到我们的身影。我要么在兼职公司,要么在去兼职公司的路上;他则要么在上自习,要么在去上自习的路上,早上离开宿舍最早,晚上回到宿舍最晚。下铺的兄弟,从大一开始,就一直保持着每天早上6点起床学习英语的习惯,此时的宿舍,静悄悄,大家都还在酣睡中,下铺的兄弟背起书包,轻悄悄掩好门,独自上自习去了。我的成绩从大二时就渐渐落下了,经常逃课,不交作业或者直接抄一下下铺兄弟的,各学科一般都在临近期末考试时才集中突击一下,只要能及格就行。
进入大四,有的忙于考研,有的忙于出国,有的忙于找工作,有的让家人提前打点出路,还有的犹豫不决,既焦虑又迷茫,无所适从。而自己,一直以来,目标简单而坚定,尽快大学毕业,尽快工作!此时的我已经参与过多个实际项目,甚至经常出差客户现场,与各种不同的客户沟通交流,有了一定的实战经验,简历就显得很与众不同,所以在大四上学期就很快把工作的事提前敲定了。
我下铺的兄弟,同样目标清晰、态度坚定,考研深造!我是班上第一个落实工作的,他则是第一个被确定提前保研的--保送北航研究生。
毕业后,我先后辗转于不同企业折腾、打拼,民企干过、外企干过、大厂干过...
我下铺的兄弟,北航硕士毕业后直升博士,最后留校任教,期间还赴美研读过一段时间。曾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现任北航教授,博士生导师。
我大学同班、对面宿舍的几个同学,当年一直想要出国,他们经常相邀着一块上英语培训班,每天也是很早到校园小树林练口语、背诵,最终,他们大多数也都实现了自己的出国梦。
我们宿舍那几个来自南方城市、天天玩游戏的,属于典型的拼爹类型,他们最后也确实走了这条路,毕业后就回南方省市了,父母早帮他们打点好了出路,听说他们现在也都过得还不错。
同班的其他几个没有任何目标,得过且过的,相比较而言,后来的路就比较坎坷,属那种碰运气,随大流,起起伏伏。
一次,孩子到北航参加无人机比赛,无意中提到要是能到北航上大学多好啊!我于是跟他讲起了我的那个下铺兄弟的故事。孩子埋怨道,你们当年同一个班、同一个宿舍、同一张上下床的兄弟,为啥差异这么大啊,你咋没有成为北航教授啊?我苦笑道:“是啊,我现在也羡慕啊!但没办法,自己的路都是自己选的。当年大学时,各自都已经做了选择,从那时起就已经走上了方向不同的道路了!”

人生其实很公平,你怎样对它,它最终都会怎样还给你。人生的大海中,你是劈风斩浪,还是随波逐流,决定了你可以到达的远方。所有看似的幸运,都不过是厚积薄发、持续努力的结果。未来的路,其实在大学时就已经决定了大半,你的选择、你的态度、你的日积月累的行动,都足以在将来拉开天壤之别的差异。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