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祥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福建省泉州市石狮市祥芝镇,这里的国家中心渔港是福建省第一大渔港,也是中国五大一级渔港之一。镇子里的本地居民仅仅有三万多人,但却靠渔业吸引了三万多的外来人口。走在祥芝街头,也许你不经意间就可以遇到“捕鱼高手”。

英国观察员大牛祥芝镇实地走访,看捕鱼季中千帆竞发的渔船。这一次,收成到底怎么样?在这个靠渔业为生的小镇里,渔民们怎样生活?出海日常会有危险吗?“传承”与“断代”一体两面,祥芝渔业会遇到怎样的瓶颈?本周贵州茅台《近观中国》节目带你看海、看鱼、看祥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夜探祥芝港 大写的忙碌

Trip.0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开海已经一个半月,祥芝国家中心渔港是一种怎样的状态呢?节目组了解到在台湾海峡作业的拖船,基本都会在午夜至凌晨5点之间返回海港。于是,大牛到达的第一晚就披星戴月夜探祥芝港。大牛穿梭在人群中寻找采访对象,屡遭拒绝,大家真的太忙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终于采访到了一艘渔船的老板娘和一位公平秤的大爷。据了解,祥芝人靠海吃海,镇子里有超过一半的人都从事和渔业相关的工作。在很多方式上还保持着沿袭百年甚至千年的“习惯”,比如“公平秤”。科技发达的今天,祥芝人仍然更相信公平秤,因为在他们的心中,这就是标准。无关现代与过去,更像是一种古老的传承。当然,在祥芝,被保留下的“习惯”还有很多,比如“对出海者的祈福”。

远行的船员 望你们平安归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Trip.02

以渔为业,向海而生,海洋把最丰饶的物产馈赠给了渔民,但随时出现的风暴、茫茫大海中的孤苦也可能会让一切化为乌有。

蔡茂新(祥芝渔民):“有一年东北季风九级,风浪很大。当时,有三个浪从屁股后面打上来。浪打上船,你就要排水,但排水不及时,船就会倾斜,甚至会翻。当时已经很危险,又有一个浪打上来,船直接就斜到90度,桅杆差不多都碰到了水面,马上就翻了。当时所有船员都在求斗美宫菩萨保佑让我们逃过一劫。”

斗美宫位于祥芝镇祥渔村,供奉着“池、朱、李”三位王爷,当地渔民认为他们是为海上船只保驾护航的保护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蔡茂新和大牛

蔡茂新今年49岁,是土生土长的祥芝镇人。我们找到他时,他正在为这个渔季的第七次出海做准备。蔡茂新的妻子不善言谈,但当大牛问及是否担心丈夫安全的时候,她快速做出了回答:“当然”。只要蔡茂新出海,妻子就一定会为他烧香祈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些祈福的物件上都贴了写满字的红纸,有很多“海上祈福”专业术语。

蔡茂新:“一条船叫‘单拖’,两条船叫‘双拖’。根据渔船打渔方式的不同区分,‘三角半’它是灯光围网,用灯去照把鱼群引到船的边上。昊天金阙玉皇大帝宝坛池朱李三王府,写的就是这里面所有菩萨的名字。”

“做渔民 你们羡慕不来”

Trip.0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8月16日,在经历了三个半月的夏季休渔之后,福建全省九千多艘渔船开拔,进行新一轮捕捞作业。其中,祥芝国家中心渔港有渔船500多艘。而蔡茂新的五艘船就在其中。

“爱拼才会赢”是蔡茂新一直挂在嘴上的话,对于渔民来说,只有吃苦耐劳,不断在风浪中的打拼和冒险,才能获得财富。

蔡茂新:“海上的东西你不出去就不知道海上有没有。肯定要出去,因为鱼在水里面,你没有去捞怎么知道有没有鱼。”

蔡茂新小学三年级时辍学,15岁出海捕鱼,之后他慢慢对船上各种设备了如指掌。2013年,他贷款几百万买了船,自己做起了船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5年到2017年,是祥芝渔民的“丰收年”。和大多数祥芝人一样,蔡茂新在这一时期赚了不少钱,也为家里带来了富足的生活。不过,蔡茂新的儿子却不打算子承父业,他想做个rapper,让祥芝这个名字“响彻全球”。他还给大牛现场秀了一把free style。

蔡茂新儿子:“我爸爸捕鱼,捕到了大鱼,我们赚了很多钱,他们都说我们是富有人……谁说树大招风,我们就是这样,我们就是渔民,我们赚钱多……耶!”

在蔡茂新儿子的眼中祥芝渔民赚钱多,但真的是这样吗?

疫情期间,祥芝渔业迎来了低谷。同时受俄乌战争影响,国际柴油价格飙升,这让祥芝渔船每天的出海成本上涨至8到10万,也给整个渔业带来了巨大压力。同时,由于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吃苦,出海打渔开始出现了“断代”的情况。

面对这样的难题,祥芝渔民如何破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Trip.04

最后,美食也是必不可少的。刚打上来的海鲜到底有多美味,大牛吃得停不下来~

周日(10月1日)晚22:00 《近观中国》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