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野苹出生于1915年,四川冕宁人,土地革命时期,他加入了我党。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陈野苹的家乡时,陈野苹与廖志高一起组织了迎接中央红军的队伍,并为中央红军提供了很多后勤方面的支持。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陈野苹在党组织的带领下投身轰轰烈烈的革命浪潮之中,为建立新中国做了大量组织与宣传方面的工作,促进了新中国的诞生。建国后,陈野苹曾两度担任中组部副部长,并在胡耀邦的提拔下担任了中组部部长,今天我们就来说说陈野苹的故事。
建国后,陈野苹先是留在西南局,在西南局从事了一段时间组织方面的工作。1960年,陈野苹被调到中组部,担任了中组部副部长一职。这也是陈野苹第一次担任中组部副部长,他一共担任了七年时间中组部副部长,积累了丰富的选拔、推荐干部经验,为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选拔了大批可靠人才。

1966年,十年特殊时期开始,作为干部的陈野苹也受到冲击,1967年,陈野苹被暂停了工作,受到迫害。直到粉碎“四人帮”之后,陈野苹才重新复出工作。1978年,陈野苹又被任命为中组部副部长,同时,这也是陈野苹第二次担任中组部副部长的职务。
当时担任中组部部长的是胡耀邦,陈野苹大力协助胡耀邦开展工作,主要负责老干部方面的事宜。当时陈野苹不分白天黑夜地投入到工作中,即使在家中,陈野苹也没有闲着。值得一提的是,陈野苹还把家中十几平米的房间命名为“促膝室”,专门在这里听取老干部们的心声。

十年特殊时期,很多老干部受到冲击,被暂停工作,粉碎“四人帮”之后,他们迫切想摘掉扣在自己身上的帽子,所以这些老干部们络绎不绝地找陈野苹。当时陈野苹每天工作到很晚,白天上班的时间、午休的时间、晚上的时间、星期天的时间,陈野苹都用来工作。在老干部恢复名誉方面,陈野苹在胡耀邦的领导下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是胡耀邦身边的得力助手。
1983年,在胡耀邦的提拔下,陈野苹晋升为中组部部长,全面负责中组部的日常工作,包括干部选拔、推荐等。值得一提的是,针对推荐干部,陈野苹始终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这一原则毫不妥协,并认为“德与才二者并重,不可偏废,是一个统一体”。

陈野苹坚持这样选拔干部也是有原因的,当时恰好是改革开放初期,社会上出现了一些不同的声音,尤其是在干部选拔与任用方面,有些人提出了“用能人”,甚至表示“宁用有缺点错误的能人,不用没有缺点错误的庸人”。在今天看来,这种观点毫无疑问是错误的,但在当时,伴随着思想解放的浪潮,很多人甚至觉得这种观点“很有道理”。
陈野苹驳斥了这种错误的观点,他坚持“德才兼备,德是第一位的原则”选拔与推荐干部,他曾表示选用干部时坚决不推荐一类人,这类人专门指一些“德行”不好的人。在陈野苹的努力下,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干部被提拔,他们投身改革开放,很多都成为改革开放的中坚力量。

卸任中组部部长后,陈野苹又担任了中顾委委员等职务,继续投身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晚年的陈野苹主要生活在北京,于1994年病逝,享年79岁。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