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秋国庆双节“喜相逢”之际,各种文艺演出可谓是连番上演。近日,上音歌剧院就迎来了一群可爱的小朋友,他们是来自上海中学国际部的学生。此次展演既是上海中学国际部30周年的一次纪念,也展示了学校艺术教育特色的重要内容。

在演出之前,上海中学国际部的学生们正紧锣密鼓地在后台做好准备工作。化妆换衣、清嗓练声、反复彩排,只为晚上一小时在舞台上呈现出最完美的状态。此次上海中学国际部30周年艺术展演以国际部学生艺术社团为载体,年龄涉及1—12级全学段的学生,内容涵盖声乐、器乐、舞蹈、戏剧、音乐剧及原创音乐等各艺术门类。

作为最先出场的童声合唱节目,是该校的“金字招牌”社团。今年7月,这群孩子们就在中国第九届童声合唱节中荣获银奖。即便有着丰富演出经验的她们,但在此次周年庆演中,她们也依旧拿出饱满的状态和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我唱的是低声部,比较难的点就是低音可能会唱的瘪掉,老师就会给我们练声,来提高声音的状态。”参与演出的学生表示,“这次有家长来看演出,希望他们可以看到我开心的样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学生们良好的综合艺术素养、个性发展潜能以及团队合作精神,更凸显出融通中外、多元融合、注重创新的艺术教育风格。演出节目不仅涵盖莫扎特经典曲目,还融合了中国的民间舞蹈和古典舞等。参与主持的左清蕊是一名中意混血姑娘,她在四年级就来到了这所学校,如今也是一名十年级的学生。作为学生代表上台,她兴奋说道:“真的非常荣幸!因为自从踏入这所校园,我就爱上了这边的艺术和表演氛围,我认为学校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完美的舞台,给予我们很多机会,让大家都能绽放自己的光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此次演出策划指导的陈向蕊,是上海中学艺术总指导、音乐教研组长和音乐特级教师 ,她告诉记者,在借鉴西方经典艺术的同时,也一定要凸显中国文化。“所以在作品的选材上,我们有一半以上的作品都是中国特色。在一个舞蹈作品里,我们融入了弄堂文化,把上海的地方风情和地域文化以及学生对上海的这种城市情感都融在里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了解,上海中学国际部创办于1993年,它作为国人自主管理的国际学校独树一帜,注重融通中外,形成了“一校两部、和谐发展”的艺术教育优势。艺术教育在坚守中国特色的同时,也借鉴国际艺术教育理念,以课程、社团、活动为途径开展艺术综合素养的培养,助推了国际部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攀升,走出了一条具有“融通中外、多元融合、注重创新”的艺术教育教学特色发展之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节目话剧《最后一课》中,在演出背景展示了30年前上海中学国际部的校门口,并凸显了学校的成长历程。上海中学校长冯志刚说道:“我们有一个词叫‘三十而立’,对一所学校而言,30年实际上很短,尤其像国际学校从无到有,其实也还在邯郸学步的阶段。”对于学校未来的发展,他表示希望能搭建更多的平台,让孩子会有机会去了解整个中国,了解整个世界。“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仅是国际部,实际上,未来两部应该在融合当中互相的学习,让孩子在各个平台上面展示自己的才华,这样才能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一直以来,上海中学注重营造高雅的校园艺术氛围,倡导艺术活动的创新性和辐射性,积极引进高端国际艺术交流活动,致力为学生搭建多样化的艺术展示平台。除了一年一度的艺术节、戏剧节、器乐声乐大赛等多项活动外,尤其是自2019年起创办的学生社团展演季更是在设计理念上借鉴高等专业艺术院校的模式,以十场不同艺术种类的专场演出为学生提供了高层次、准专业的展演舞台,每届参演人数高达近千人,实现了课堂内外的高效联动和衔接。

记者:曹香玉、刘晓晶、陆海捷

编辑:叶芳芳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