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纸质书的人变少了,而读电子书的人变多了。两者看似没有什么区别,都是读书,都是获得新知,获得技能,其实有着一定的区别。接受程度不一样,获得的感触也不一样。
虽然有人说,纸质书进化到电子书,只是媒体变了,内容没变,怎么会产生不同的阅读效果呢?其实,人的阅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并非只是看到文字,理解意思就完事了。读到纸质书的时候,人们看到的是书本上的文字,而这种黑黑的文字连缀成的内容、形象只能在脑海里出现。奇妙的还不止于此,还有很多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想象。不同的人阅读同一本书,会产生不同的关注点,也会形成对书中内容和形象的理解,而这种理解居然个个不同!
人们手捧厚厚的书本,看着上面黑黑的文字,不用担心什么,一路看过去,可以精读,也可以略读、跳读,甚至可以翻到哪里看到哪里,即便不读,也没人强迫。如此一来,读纸质书就比较自由,起码不会受到太多环境的限制,到哪里都能阅读,还能翻开前面的章节看看,不受限制,不费电,也不伤眼睛。看书的时候,心情是安静的,看到更多的内容,却明明白白知道,书本就在手里,在身边,厚厚的,有种记录的意思。可以随时翻看,不用担心没电,也不用担心翻看前面的章节比较费事。而电子书就不是那么回事,也可以在很多环境阅读,却不容易翻看前面的章节,不是一页一页翻看,就是退倒电子目录,直接点击查看,不像纸质书翻看起来比较随便。电子书要充电,使用过程中会费电,人们观看的时候会伤眼睛。如果电子书放到了电纸书设备上,用了墨水屏,就会保护眼睛,和纸质阅读没太大的区别了,不过还是没有阅读一整本书的感觉。
电子书比较便宜,携带方便,只是缺少了纸质书的厚重感,缺少了纸质书给人的充实感,看似进步不少,其实只是一种简化了的阅读方式,并不一定能够流行开来。毕竟,人们已经形成了阅读纸质书的习惯,要是改变了阅读方式,由捧着纸质书阅读,到捧着电子设备阅读,似乎由方便变成了别扭,由生态环保变成了污染浪费,由悠闲自得变成了生怕没电和摔坏了。如此一来,纸质书就不能被电子书完全取代,更不能被电子书淘汰。曾经有资本投资电子书,成立电子书网站,还要人们掏钱注册会员,才能观看和下载。当然,外国的电子书为网站发展比较早,把每一本电子书都标注了价格,还要吸引作家们搞电子书发行的网络授权。当电子书大量发行的时候,就是推广电子书网站赚钱的时候。毕竟,互联网普及了,人们大多都学会了网上生活,会在网上购物,同时购买电子书阅读,也就让电子书影响很大了。一些作家直接签署电子书发行合同,不再出版纸质图书,居然大大加快了赚钱速度!
人们大多通过手机来阅读电子书,曾经风靡过的电纸书都是资本推动的产物,却并不适合人们长期阅读。于是,很多电纸书都被淘汰了,即便是墨水屏的电纸书也被淘汰了。因为资本后续开发乏力,而电纸书本身配置不高,并不容易满足人们大多需要,却卖得很贵。当智能手机普及之后,电纸书很快就被智能手机代替了,也很快就销声匿迹了。但网上还继续推出标价的电子书,要人们购买阅读。很多人只是看着好,购买了以后,却没有太多时间阅读,也就不会获得很多知识了。
电子书体积小,容量大,携带方便,却解决不了阅读时屏幕刺眼的问题,尤其是长期阅读电子书的人,会很容易患了近视眼,或者让近视眼的度数连连升高,也就只能放下电子书,转而投入纸质书的怀抱。曾经在一段时间,纸质书被电子书挤占了很多市场份额,到现在,似乎能和谐相处,各有各的市场,各有各读者,也就能够互相促进了。只是,人们生活节奏加快了,连阅读纸质书的时间都没有了。看看节假日图书馆里的人就知道怎么回事了,大多都是孩子和带孩子的妇女,成年男人不多,或许他们都忙着挣钱去了,抑或许他们都忙着拉关系去了。纸质书阅读量的减少说明人们并不做深入阅读,也不会欣赏书中的内容,甚至不具备独立的人格和思想,只是被社会规则驯化,变成追求权和钱的生物,而权和钱却并不能让人学到什么,也不能让人产生人格独立和思想自由。人们大多会成为权和钱的附庸,也大多会在追求钱和权的过程中失去自我,变成赤裸裸的功利之徒。
要是捧着书来读,读多了就会对人生有了一种透彻的理解,即便有些偏见,也仍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获得自由和解脱。尤其是读纸质书,可以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受益匪浅。而读电子书并非不能获得教益,而会费眼睛,甚至电子书会被短视频挤占,也就没人喜欢读电子书了。
看来书籍不应该电子化,应该保持纸质书的状态,要人们通过购买和借来读。只要是读书人,就知道爱惜书本,敬惜字纸,获得不少收获。要是转化为电子书,虽然价格便宜了,但人们不珍惜了,况且电子书存放有一定时间,需要续费阅读,也就让阅读成本增加了,同时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短视频入侵,也就放弃了电子书阅读。看似电子书廉价、方便,但推广过程中却革了自己的命,还不如纸质书稳步前进来得实在。读书还是要读纸质书,找不到好的纸质书,才会用电子书代替,却能让电子书成为阅读的主要书籍……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