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株洲通航产业凭什么这么牛?

其实离不开株洲深厚的底蕴

很早以前

株洲就拿到了一张航空领域

特别的“入场券”‍ ‍ ‍ ‍ ‍ ‍ ‍ ‍ ‍

时间回到1953年

在这一年,331厂作为全国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落户株洲,从这一刻起,航空产业就扎进了株洲。

第二年8月,新中国第一台航空发动机在三三一厂试制成功。两个月后,毛主席的嘉勉信从北京传到三三一厂,信上说:“祝贺你们试制第一批爱姆十一型航空发动机成功的胜利。这在建立我国的飞机制造业和增强国防力量上都是一个很好的开端。”

事实也是如此,在这之后,331厂接连创造了中国航空史上十多个“第一”。

过去70年中,我国第一台涡桨航空发动机、第一台涡轴式航空发动机,相继诞生于株洲芦淞。芦淞——“中国中小型航空发动机的摇篮”,已成为共识。

星移斗转。穿越近70年的漫长岁月,航空产业,正在这块土地上茁壮成长。

在这里,我们每一天都能听见拔节的声音

▶2013年,纯株洲血统的“阿若拉”飞上蓝天。

▶2014年,由中航动力机械研究所、中航发南方自主研发,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玉龙”发动机工程,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2016年,国家级重点工程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重大专项落户芦淞,使航空零部件、发动机维修等相关配套企业向这里集聚。

▶2018年,我国大型水陆两栖飞机AG600,成功水上首飞。为该飞机提供动力的4台国产涡桨-6发动机,出自株洲芦淞。

▶ 2020年,芦淞通用机场成为全省首个A1级通用机场,也是唯一通过军方、民航审批的“双证”通用机场。

▶ 2021年7月,第一台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和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AES100民用涡轴发动机成功首飞。

▶2022年3月我国第一款油电混动通用航空飞机成功试飞。

▶2022年9月株洲中小航空发动机产业集群成为重点打造的国家级产业集群。

▶目前,株洲已成为全国唯一的中小航空发动机特色产业基地、全国最大的中小航空发动机研发制造基地,拥有90多家涉航企业,形成了集中小航空发动机研制、整机制造、通航运营、航空配套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七十年上下求索,七十年岁月沉淀

从长度到宽度,从高度到深度

株洲芦淞,这片对蓝天充满渴望的热土,正推动通航产业实现历史性的跨越。

中国通航产业潜藏巨大规模,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个万亿级市场。

面对已经搬上台面的巨大蛋糕,芦淞不会等。

株洲芦淞,乘风而起!

记者丨李萍 谭思伟

编辑丨刘杏莹 邹玲 审核丨彭建南 刘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