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回忆:野狗吃红了眼,到处都是女人的哭声位于南京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入口处,有这样一组雕塑:一位胸口被刺的母亲,挣扎着给怀中的孩子喂了最后一口奶后,悲惨地死去。这组雕塑,就是以南京大屠杀的受害者常志强一家的悲惨遭遇为原型创作的。

每年的南京大屠杀的国家公祭日,大屠杀的遇难者常志强的女儿常小梅,都会来到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祭奠逝去的亲人。她告诉记者:“每每看到那座雕像,我都难以抑制心中悲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9年,常小梅将先辈的遭遇整理成一本书,取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常志强的生活史》,目前已出版发行。“作为幸存者的后代,我有义务传承这段家庭记忆,记录那场反人类的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的耻辱和伤痛。作为中华儿女,我更有义务传承这段民族记忆。”

一、

随着时间的流逝,在世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越来越少。据统计,2022年又有11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永远离开了我们,截至目前,登记在册的幸存者仅有50人。

2022年8月15日,“南京永远不会忘记”主题教育活动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首批共13名“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获得认证,这也意味着幸存者后代正式接过传承历史记忆、传播历史真相的接力棒。

据了解,首批“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共13名,他们的名字分别是葛凤亮、黄兴华、黄睿、夏媛、李玉瀚、李真铭、常小梅、刘榴、马雯倩、徐宏、夏天行、王莲、阮红燕,来自10个幸存者家族。他们的脑海里,存放着所有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对那段灾难的回忆。

当父亲和舅舅等亲人被侵华日军扫射时,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天行还是一个咿呀学语的 2 岁孩童。当时的他并不明白什么是战争,不懂什么是亲人的逝去,更不知道这对自己意味着什么。长大后,夏天行渐渐明白,自己的命运与这段国难紧紧相连。已是四世同堂的夏天行决定,将南京大屠杀记忆传承的重任,交到女儿夏明兰、夏明虹的手中,希望这段记忆能一代代接力下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认证仪式上,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周峰说,未来这支“传承人”队伍还将进一步扩大。“我们也呼吁,有更多幸存者后代、死难者后代能够加入进来,共同把南京大屠杀历史真相永远传递下去。”

“这是南京的伤痛,也是民族的记忆。作为同胞,我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更不能忘记侵略者犯下的滔天罪行。”一位游客在参观了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后,在纪念馆的留言簿上留下了这样一段话。

二、

1937年12月13日,日军侵占南京后,对手无寸铁的中国民众和放下武器的战俘进行了疯狂的屠杀,伴之以抢劫、强奸、焚烧。日军的暴行延续了6周,杀害中国军民达30万人。南京成了一座人间“活地狱”。

1938年2月7日,武汉《大公报》第二版刊登了一位从南京逃出的中国守军教导总队通信营被俘士兵讲述的《一笔血债:京敌兽行目击记》,控诉他在南京日军兵营目睹的日军暴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被俘士兵说:“我本是国民一位通信兵,十三日没有走得及,于是在一家没人的铺子里被俘了。那时我没有被杀掉,是因为我已换了便装,只独自一个人,并且没有在街上,偏偏日军要找水伕,这样我才被押着走了。走在街上,真是难过,路上东一个,西一个,都是我们同胞的尸体,我不敢多看,偏又不自主地偷眼细看,哪里还看得清楚!多半都是一堆血肉棉衣在一起模糊着,肚皮被扒开了,小便处也割了去。”

这位被俘士兵还目睹了日军日夜蹂躏与残杀被抓来的中国妇女的情景,更是骇人听闻:“我看见了两位女同胞掩着一条毯子,躺在那里。两个满脸横肉的“皇军”官佐,一个人穿了一件女衣在对脸狞笑。……黄昏时分,我见两个裸体女尸被拖出去。不分白天和夜晚,总是听到哀嚎声......”

另一名幸存的士兵则回忆说:“对被俘的老百姓,日军把他们赶到空地上,让他们各挖一个土坑,跪在坑沿上,不跪的话,就是照腿上刺一刀。等他们跪好后,日军就对准他们开枪,这么一来,尸体自然就倒在坑里去了。屠杀以后,掩埋的工作就该着我们这些白袖圈的人来干了。这些杀法真是要打破一切一切的记录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8年2月10日发行的《七月》杂志第八期,也刊登了一位居住在南京下关,名叫汝尚的难民的回忆文章。

文章写道:“人们幻想中的地狱是怎样的,我不知道,但在魔鬼掌握下的今日的南京,就是一个人间地狱了。我沦陷在它手中的同胞,他们的处境和遭遇,比地狱还要痛苦得多。”

汝尚在文章中揭露了一件日军奸杀少女、幼童的骇人听闻的暴行:14号清早,我们家忽然来了几个鬼子兵。那些畜牲一进来,我连忙往屋后草堆里一躲。妹妹与她的孩子小金宝在房间里,来不及躲,被他们看见了。我只听见小金宝喊我一声,就不喊了。妹妹大哭大喊地闹了一阵,也没声音了。只有那些畜牲们嘻嘻哈哈地笑着。我躲在草堆里吓得直抖。

大约过了两点钟,才没有听见他们的声响,我这才大着胆子跑出来,天啊!小金宝躺在桌底下,身上涂满了血,胸口和肚皮上被刀戳了两个窟窿;妹妹哟在床上,赤身露体地仰卧在那儿,身上也尽是血,尤其是下身,简直惨不忍睹!我当时就下了决心,要离开这魔鬼的世界,设法获得一杆武器和这群畜牲算账!

三、

潘开明是一位世代居住在南京的普通市民,日军攻下南京之时,刚满二十岁的他,正在南京水西门一家理发店当学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军攻占南京后,潘开明亲身经历了日寇的行凶过程,几次都差点被日寇杀死。幸运的是,他数次死里逃生,顽强地活了下来。作为当年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潘开明在战后以证人的身份出庭作证,揭露了日本在南京的暴行。他的证词,如今已被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留档,永久保存。

潘开明在证词中说:日本人攻占南京之前,像他这样的普通市民都抱有侥幸心理,认为日本人打不下南京,就算打下南京,也不会杀自己这种老百姓。在这种侥幸心理下,很多南京市民并没有提前逃出南京,而是和平常一样过着自己的小日子。

但日本人攻下南京后,开始见人就杀,大家这才知道不好,但这时想跑已经迟了。

12月13日上午,三个日本兵穿入潘开明的家中,上来便踹了潘开明几脚,之后强行把他拖到大方巷口的华侨招待所,关进了一间小屋。

这间小屋除了潘开明外,还有好几个中国人。虽然有老有少,但全都是清一色的男人。其中有两个男人说,他们是来南京投亲的,就住在华侨招待所,亲眼看到日本兵冲进招待所,见着男人就抓,见了女人就施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潘开明和这几个同胞在小屋里被关了三天,大家都很害怕,但又不敢逃跑,因为外边就有日本兵把守,要是被日本人发现,肯定会被杀掉。大家都想着,只要自己老老实实地听话,说不定日本兵会饶过自己。

十二月十六日下午,几个日本兵将潘开明等几人拉出小屋,用绳子一个个反绑起来,押到了大街上。潘开明看到街上有四五百个被日本兵绑得结结实实的同胞,有的人还被日本兵用铁丝穿透大腿和锁骨,稍微一动,血便滴滴答答的往外涌。

这时,一群日本兵用长绳子把所有人一个接一个地连起来,让大家向前走。遇到有反抗的,就直接拿刺刀往人身上戳。

这一路上,潘开明看到街上横七竖八躺着无数中国人的尸体,好多女人的衣服都没了,身子也被捅得血肉模糊,其情之惨,令人目不忍睹。

这群人被日本兵押着过了下关,来到煤炭港。只见上百名日本兵在一个大煤堆的四周架起了机枪,押他们过来的日本兵,则用枪托和刺刀把大家都赶到煤堆上。大家都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但到了这时,大家就算想跑也跑不掉,因为大家都被绳子绑在一块儿,根本跑不了。

这时,一个手里挥舞着一面小旗子的日本兵大喊了一声,接着吹响了含在嘴里的哨子。潘开明随即听到一阵像放炮仗一样噼里啪啦的声音,接着就看到被押来的中国人一排排地像割稻子一样倒在煤堆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没等潘开明反应过来,他就被身旁几个中枪倒下的中国人带着糊里糊涂地倒在了地上。潘开明这才知道刚才听到的是日本兵的机枪声,吓得他直接就昏了过去。

也不知过了多久,潘开明苏醒了过来。他睁眼一看,四周一片漆黑,原来已经是晚上了。他悄悄抬起脑袋四下打量,发现一点声音都没有,这才知道日本兵已经走了。

潘开明挣扎着想站起来,可马上发现身上压着好几具尸体,自己一动也动不了。伸手一推,这些尸体一个个满身是血,有的身上被打穿了几个大洞,有的脑袋都被打掉了半边。

费了好大的劲,潘开明终于解开了身上的绳子,爬出了死人堆。这时他看到不远处有个人在呻吟,于是壮着胆子爬过去一看,发现是一个受伤的同胞,于是帮他解开了绳子,扶着他坐了起来。

这个同胞的肚子上中了一枪,也不知道伤得重不重,反正潘开明只听到他一直在哼哼。潘开明于是扶着他走出死人堆,来到一个墙角休息,准备恢复一下体力,再扶着他逃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在潘开明盘算着接下来怎么办时,这个人突然头一歪,一头倒在潘开明的怀里。潘开明一摸这人的鼻息,发现他已经死了。撩开这人的衣服一看,只见这人的肚子上有个大洞。原来此人被日本兵开枪打中了腹部,没有当场毙命,没想到在日本兵走后,他却还是没有熬过去。

潘开明歇了一阵,觉着身上有些力气了,于是挣扎着朝南京城外的方向走去。一路上,他看到到处都是中国人的尸体,成群结队的野狗扑到这些尸体身上,肆无忌惮地啃咬着,眼珠子都红了。

快天亮时,潘开明两地民走不动了。幸运的是,有个种菜的老人发现了他,给了他一碗热水泡的饭,潘开明狼吞虎咽地吃下去,之后谢过老人,趁着天还没亮,又一路往水西门方向走,终于逃出了南京城,总算是保住了一条命。

四、

窦祥厚是住在夫子庙大石坝街的一位南京市民,父亲窦晴芳是个教书先生,南京沦陷时,他正在南京光华学堂当老师。

南京沦陷后,窦晴芳带着家人逃到鼓楼云南路大方巷口三条巷聚怀村6号的一栋洋房里。这栋洋房的主人是个当官的,儿子在光华学堂念书,是窦晴芳的学生。南京陷落前夕,这家人去武汉避难,将房子钥匙交给了窦晴芳,请他代为看管。因此在南京沦陷后,窦晴芳便带着家人躲了进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军进城后,一队日军在大方巷口的大马路上架好机关枪,接着端着枪,挨家挨户搜查,见到青年人就抓走。窦祥厚的两个哥哥窦祥昌和窦祥章,就这样被日本人抓走,再也没有回来。要不是当时窦祥厚还是个十来岁的孩子,说不定也会被日本人抓去做苦力。

见两个儿子被抓走一直没有回来,窦晴芳便偷偷去打听消息,最后打听到那天所有被日军押上车的人,都被日军在和记洋行附近的长江边用机枪集体杀掉了。

窦晴芳听说两个儿子都被日本人杀了,头脑受到极大刺激,以至精神失常,竟然想冲去找日军评理。和两个儿子一样,他这一走,同样也没有回来。

五、

南京大屠杀前,常志强一家八口人幸福地生活在内桥南面的王府园。

1937年12月14日天刚亮,一家人刚起床,几名日本兵冲入常家,端起枪就冲着路家的人扫射起来。常志强的父亲和两个哥哥中弹身亡,抱着正在吃奶的小儿子的母亲,也身中三弹倒在了地上。

日本兵行凶时,常志强刚好在后头的茅房如厕,幸运地躲过了一劫。当他听到动静冲进堂屋时,发现父亲和哥哥都死了,母亲也身受重伤,怀里的小弟弟也浑身是血,不知是死是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常志强一辈子都不会忘记,母亲见到他后,用眼睛死死地盯着她,眼角布满了泪水,嘴巴张得大大地想要说什么,但什么也说不出来,最后头一歪,离开了这个世界。

母亲怀里的小弟弟却不懂得母亲已经死了,仍然趴在母亲的身上,含着母亲的乳头,拼命地吮吸着。

常志强狠了狠心,将弟弟从母亲的尸体上抱了起来,躲进了家中的地窑。就这样,两人侥幸留住了性命,常志强的弟弟也成了南京大屠杀最年轻的幸存者之一。

日本鬼子进攻进南京时,王步宏只有16岁,和母亲王魏氏及几个哥哥住在南京东关闸 20 号。

日军占领南京后,他和家人逃到难民区,在豆菜桥附近找了一间茅草房,母子 4 人躲了进去。日本兵来搜查过几次,幸好都没有发现他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豆菜桥就在金陵女子大学附近,里面住着很多难民,多为妇女儿童。王步宏亲眼看到,一些日本兵经常翻墙进去做坏事,强奸妇女。每天晚上,他都能听到金陵女子大学里面传来一些女人的哭声......

结语

当我们凝望历史时,历史也在凝望我们。今天,南京中华门城墙上留下的弹孔依然清晰可见,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钟声每天都会准时敲响。

我们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记取历史的警示,感悟和平的珍贵,凝聚前行的力量,时刻警惕和防范任何对侵略行为的辩护和美化,坚决抵制和痛击任何亵渎历史、挑战民族底线的行为,以实际行动守护历史记忆,捍卫民族尊严,维护和平正义。

参考资料:

《南京晚报》:《南京大屠杀85周年:传承有声》

上观新闻:《揭秘首批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

人民融媒体:《接过“接力棒”,让历史真相为更多人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