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毛时代,全国一盘棋是常态,虽然经济上物质上与现在有很大差距,但能够充分动员,把有限的资源集中高效使用,使我国从一个满目疮痍、百废待兴的农业国,成长为拥有两弹一星的世界第六工业国。
虽然儿时的教科书上说我国制度的优势是集中力量办大事,但从实践上看,在集中力量办大事方面,相对于毛时代已经明显退化。
诚然,顶层设计上也有做的好的,比如电动车产业政策,帮助国产车大幅侵蚀德日车的市场份额。但也有做的比较一般的,比如CPU。
自主技术“又红又专” 却坐冷板凳
铁流非常不解的是,当下国内有完全自主的LoongArch和SW64指令集,SW64在超算上表现出彩,LoongArch则有目前国产最强的LA664,LA664已经达到英特尔13代酷睿水平。

可以说,LoongArch和SW64完全自主,又性能强悍,是典型的“又红又专”,然而,就说这样“又红又专”的自主技术,却在政策扶持上少得可怜。
在此前的信创中,ARM获得了极大的扶持,最近又成立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RISC-V工作委员会。
政策扶持为何总是向着ARM、RISC-V这些舶来品,为何不扶持土生土长,又性能出色的自主技术呢?
先跟ARM 后随RISC-V 缺乏精神之钙
追根溯源,国内企业先跟风ARM,试图搭便车,乘ARM的东风去侵蚀英特尔、AMD的市场,但十多年下来,英特尔、AMD行业地位依然稳固,结果国产ARM 桌面服务器CPU只能冲体制内市场,侵蚀了自主CPU的孵化池。现在,一些企业为了对冲ARM的风险,于是多头押宝,下注更加开放,风险更小的RISC-V。
本质上说,国内这些跟风ARM、RISC-V的企业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和决心,不是去努力自建软件生态,却总是妄想着搭ARM、RISC-V生态的顺风车。
当下,中国IT产业与20年前不可同日而语,在产业实力稳步提升的时候,国内相关部门和企业应当满怀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勇于构建独立于Wintel体系、AA体系的技术体系,致力于将英特尔、ARM赶出中国市场,而不是给英特尔、ARM打工,加深外商在中国的垄断。
在制裁的情况下,ARM 25%的营收源自中国大陆市场,这不得不说是一个黑色幽默。

结语
铁流希望国内企业能够有更多自信,不要总是跟在洋人深厚吃土,不要总是在洋人地基上造房子,要勇于构建自主技术体系,寇可往,我亦可往!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