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别在成长
广东省是中国南方最发达的省份之一,拥有众多的历史文化名城和现代化大都市。
然而,你可能不知道,广东省有些城市曾经改过名字,而且改名后的效果非常显著,不仅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和形象,还带动了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本文将为你介绍广东省改名最成功的两个城市:中山市和东莞市。

中山市:孙中山故里的光荣与梦想
中山市位于珠江三角洲西岸,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故乡。中山市原名香山县,是清朝广东省的一个县级行政区划。
1912年,孙中山先生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为纪念其功绩,香山县改名为中山县。
1925年,孙中山先生逝世后,中山县升格为中山专区。
1949年后,中山专区改为中山地区。
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中山地区撤销,设立地级中山市。
中山市改名后,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政治上,中山市是全国第一个实行“一府两院”制度的地方,即由市政府、市人大常委会和市政协组成的三权分立的政府体制。经济上,中山市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之一,是全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文化上,中山市积极弘扬孙中山先生的思想和精神,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同时,中山市也注重保护和发展本土文化和民俗风情,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可以说,中山市改名后不仅继承了孙中山先生的光荣传统和革命遗志,也展现了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中山市已经成为广东乃至全国一颗璀璨的明珠。

东莞市:世界工厂的转型与升级
东莞市位于珠江三角洲东北部,是中国重要的制造业城市和出口贸易基地。
东莞市原名宝安县南部分区,在清朝时期属于广东省广州府宝安县管辖。
1839年至1842年期间,由于鸦片战争的影响,宝安县南部分区被英国侵占,并在1842年《南京条约》中划归英国殖民地香港管辖范围。
1860年,《北京条约》签订后,宝安县南部分区被划归中国,但仍由英国实际控制。
1887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中英新约》,正式将宝安县南部分区划归中国,并设立东莞厅,作为广东省的一个县级行政区划。
1949年后,东莞厅改为东莞县。
1985年,经国务院批准,东莞县撤销,设立地级东莞市。
东莞市改名后,在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都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经济上,东莞市充分利用其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成为全球知名的制造业城市和“世界工厂”。东莞市拥有众多的世界500强企业和知名品牌的生产基地,是全球最大的电子信息产品、通讯设备、服装鞋帽、玩具等行业的集聚地。
可以说,东莞市改名后不仅展示了自身的经济实力和竞争优势,也展现了自身的社会进步和环境责任。东莞市已经成为广东乃至全国一座典范之城。

通过以上介绍,我们可以看到,广东省改名最成功的两个城市:中山市和东莞市,在改名后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不仅在各自领域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和声誉,还在全国乃至全球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这些城市的改名故事,不仅是一段有趣的历史回顾,也是一种鼓舞人心的发展启示。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