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奶豆爸爸~

国庆已经过去了一大半,假期“余额”不足,想先问问大家:这个双节小长假,有没有带孩子出去旅行呢?

其实,现在很多家长,都会趁着放假的空档,带着孩子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让孩子看一看祖国大好河山的同时,也能够开拓视野,增长见识。

不过话说回来,国庆小长假到处都是人山人海,用“人、从、众”形容再合适不过了。

就像很多网友说的那样:带孩子出门一趟,啥也没看着不说,鞋子还被踩掉了好几次,回到家里除了疲惫,还是疲惫。

尤其是带着低龄孩子出门旅行,家长就像是一部不能黑屏、不能关机的超长待机电话,走到哪儿都得以孩子为重,哭了得哄,累了得抱。孩子玩的不亦乐乎,但反观家长,早都筋疲力尽、浑身酸痛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在我看来,假期旅行有利有弊,不过只要能够在确保孩子的安全、健康的情况下,带孩子出去逛一逛,也让家长在繁忙的工作中放松身心,这本是无可厚非的事情。

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当假期越来越少,孩子却还沉浸在旅行的“疯玩”、“吃喝”、“作息不规律”中的时候,我们该如何让孩子“收心”,回到正常规律的生活和学习中呢?

其实,假期旅行,并不是说把孩子带回家那一刻就彻底结束了,而是在回家后,家长还要做3件事情,这样不但可以帮助孩子收心,还能让这次的旅行更有意义和价值,大家可以一起来了解一下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第一件事情:亲子互动旅行总结

当旅行结束后,家长可以选择一个午后或者夜晚,和孩子一起对这次旅行来一次深入的分享和总结。

在旅行当中,不管是见到的人,看到的风景,以及听到的故事,都可以作为分享的素材,对于大一点的孩子,还可以和家长一起,写一篇旅行日记或者作文,用文字留下这些美好的画面和篇章。

通过这些,可以充分调动孩子的记忆力,还能锻炼孩子的写作能力、想象力,以及表达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此之外,家长和孩子可以一起做一些旅行后的亲子手工。

比如说,可以跟孩子一起动手做旅行剪贴簿,把旅行中的一些照片、故事,记录在旅行簿上,写上一些趣事或者心情感悟之类的。

或者还可以跟孩子一起做一份旅行地图,就是找出一张地图,在上面和孩子一起标记都去过哪些地方,用绳子把去过的地方串联在一起,不但有意义,而且很浪漫。

通过做这些,可以让孩子能够从旅行的喧闹当中,慢慢平静下来的同时,还可以提升孩子的专注力,以及锻炼动手能力,为孩子重新步入学习状态,打下坚实的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第二件事情:家长以身作则,做收心教育的先行者

其实,不单单是孩子,家长在经历过一个小长假的旅行和长途奔波后,心情也势必难掩激动,久久不能平复。

但是考虑到要为孩子提供榜样作用,家长还是需要以身作则,做孩子收心教育上的先行者。

如果家长能够在回到家后,不再松散,慢慢回到正常的生活轨道里,孩子也能够在爸爸妈妈的影响下,更快的进入角色。

而一般情况下,家长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为孩子做好榜样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就是作息方面,因为假期旅行,很难保证作息的正常和规律,那么在回到家后,就不要再带着孩子熬夜或者疯玩了,而是应该帮助孩子恢复正常的生活作息。

在孩子准备睡觉前,不要让孩子长时间看电视、玩游戏,否则很容易促进孩子大脑的兴奋状态,不利于孩子回归正常的睡眠作息。

其次,放假旅行,会让孩子处于一种极度放松的状态中,那么等到假期结束,孩子很难从心理上迅速适应学习环境和正常生活。

那么对于这种情况,家长应该逐渐减少孩子的娱乐时间和次数,同时小量的增加孩子学习的时间。让孩子能够从假期的喧嚣中慢慢过渡过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第三件事情:做好孩子重返校园的心理调节工作

对于孩子来说,假期与上学之间,其实最难熬的就是心理。

由于假期生活相对自由、轻松,再加上旅行的兴奋,很多孩子很容易对重新上学产生排斥和抵触情绪。

那么该如何让孩子的心理逐渐从“放假”、“旅行”的状态中脱离出来呢?大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孩子调节。

第一,跟孩子一起制定学习计划。

旅行回到家后,家长可以跟孩子一起共同制定“学习、工作”计划,在探讨过程中,完成旅行和学习的频道转化。

在这个过程中,尽可能的把学习计划制定的详细、具体一些,比如说接下来要读哪些书籍,要完成哪些作业、家长该如何配合,以及家长自身需要完成哪些工作等等,通过这些可以帮助孩子树立信心,消除假期过后的失落心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尽可能多的把孩子拉回校园生活的回忆中。

家长在和孩子日常生活的交流中,可以多进行一些情感方面的沟通,比如说旅行后的一些感受、旅行中发生的一些事情等等,在交流过程中,发掘一些有教育价值的内容。

比如说,在旅行中看到一个小男孩,特别像校园里的某位同学,家长就可以通过这一点,把孩子拉回校园生活的回忆中,从而给孩子更多积极的心理暗示,让孩子对校园生活有一定的回味和正视,从而可以更好的从旅行向校园生活中过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在旅行结束后,心理上都会出现一系列的失落感。

而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在旅行中,不管是异样的风景,还是新鲜的事物,都会给人带来各种各样的刺激。

而这些刺激,会促进神经分泌内啡肽和多巴胺,从而让我们感受到快乐和兴奋,但是再美好的事物,都会有落幕的时刻,那么怅然若失的感觉,就会油然而生。

也正因为如此,作为家长在做好自我调节的时候,一定要帮助孩子做好相应的心理调节,让他们也能够从繁华和热闹当中,尽快的脱离出来,为重新回归校园建立良好的心理基础和生活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