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4月27日,华师大物理系才子王申酉在上海普陀区公审大会上,以“现行反革命”罪名判处死刑。并立即执行,而他的罪名竟然是来自他写的日记。

春天本该是明媚的,可是这一天的普陀体育场虽然黑压压挤满了来自不同行业的人群,气氛却很沉重。偌大的场地、众多的人群,却并未发出多大声响。

台上悬挂着的横幅揭示了这场集会的目的“公判大会”,这样的会曾经经常召开但是自从1976年之后次数就骤降更遑论规模如此之大的了。

这次审判的对象中有一个很清瘦的文弱青年,看起来年纪不大,脚踩一双已经开裂的老旧胶鞋、穿着一件洗得褪色了的上衣。

他叫王申酉,是一名大学生。王申酉是穷苦人家出生,父母是从南阳老家一路逃荒到了上海的,是新中国让他们一家的生活得以提高。

1962年,17岁的王申酉成了老王家第一个大学生,也成了家里人的骄傲。在华师大学习无线电的他在校期间十分刻苦,还曾经常给弟弟畅想未来成为工程师的生活。

虽然家和学校都在上海,但是王申酉一直埋头苦读,两周才回去一次。到了家仍然手不释卷点灯夜读,家里那盏煤油灯还是他为了省钱自己制作的。

从中学时代开始,王申酉便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他对日记的唯一要求就是真实,无论是生活中与亲友、同学之间的往来还是对国家大事的看法,所思所想都如实记录下来。

比如,大学期间,一边是吃不饱饭的学生一边是愈发繁重的劳动,很困难地支撑着的王申酉开始思考起了社会问题。

但此时的他未曾想到这些日记未来会有一天给自己带来灭顶之灾。最一开始是1965年王申酉申请入团未成日记本反倒被抄走了,他因此挨了批,不过混乱之下并未给他处分。

重回校园之后,害怕被斗的王申酉选择了加入其中,结果反倒被对立的那伙人以“写反动日记”为由抄家、关押。

这一波风暴之后,他反倒能静下心来思考了。担忧的事情已成事实,反倒无须再怕这怕那,于是他去图书馆里零零散散偷了很多书去读,还自己组装收音机收听当年被禁的敌台。

这两种行为自然是不被允许的,因此事情被揭发之后王申酉入狱一年有余,不过最终判决的结果是教育之后予以释放。

1970年,距离王申酉入校已经过去整整八年了,他才终于毕业。原本学校是给他分配了单位的,但没想到单位竟然不肯要他。

这个打击远超过去几年中在身体和精神上所遭受的一切折磨的总和。他原本想着会去某个偏远山区当老师,从此一辈子扎根在那里,却未曾想过会落得个没人要的境地。

当年年底,王申酉去了五七干校,在那里劳动了一年半。这段时间,迷茫中的他开始把目光投向马列之中,他从牙缝里挤出时间来阅读《资本论》等长篇大著。

在繁重的体力活和时不时被揪出来批一顿的情况下,他以惊人的毅力不但通读了数遍相关著作还做到了对部分重要内容倒背如流。

1974年,年届三十的王申酉经人介绍认识了一个女知青。可是,这段恋情在某些人的横加干涉之下告吹。而这只是一个开始,随后的两次恋爱都因为同样的原因失败了。

1976年,王申酉和一个女工人走在了一起。女友具有一定程度的文化,而且颇有见解,因此两个人在交往中感情越来越好。

王申酉热情洋溢地给女友写情书,毫无保留地剖析自己的心路历程。但此前的阴影一直笼罩在头上,他还曾悲观地在信中询问女友是否做好了到监狱给他送衣服的准备。

为了不再走老路,王申酉这次主动向保卫组坦白了自己的新感情,他恳求对方这一次放过他。结果保卫组的人立刻把事情捅出来,闹得女友的单位和家里都尽人皆知。

王申酉知道女友的处境很艰难,为了挽回这段感情,他花了几天的时间写了一封很长的信。9月10日,王申酉写信的时候被人发现,他不想让别人看就要毁掉信件。

一顿争抢之后,信纸虽然碎了但是也被收集起来拼在了一起,王申酉也被带走了,原因是“反革命”。

审讯过程中,没有任何资料的王申酉凭借着记忆把信的内容复述出来并进行了扩写。他不但阐述共产主义还论述了对自明末而起直至当下的看法,抨击了怪状也赞扬了很多。

1977年4月27日,在公开审判中,日记、信件都成为了给他定罪的证据。斩立决判下来之后,他连给自己申诉的机会都没有,当天就在枪响声中结束了短暂的生命。

两年之后,一位校友给新任书记写信请求重新审查王申酉案,他认为这很可能是一桩冤假错案。1981年4月,在被杀四年之后,王申酉得到了平反。

参考资料:

[1]沈国凡.王申酉冤案平反记[J].文史精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