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句话说:

“语言,是一个强有力的媒介。”

生活中,我们通过语言与孩子进行沟通与交流,达到教育的目的,让孩子能够茁壮成长。

但是,如果不恰当的语言只会起到反作用,非但不会让孩子理解到父母背后的良苦用心,反而会适得其反,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内心创伤。

说实话,如何与孩子好好沟通,是每个父母都应该好好重视的一门功课。

请你记得,宁愿烂到肚子里,也不要对子女说的4句话,收藏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 “你怎么就是这么不听话”

现实中,有很多父母都会建议孩子去做另外一件事,或者是去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

一旦孩子不同意,父母反复说了很多次之后,就没有了耐心,开始批评孩子太过固执,然后就会从嘴里说出这句话:

“你怎么就是这么不听话?”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父母表面是在征求孩子的意见,实际上完全忽视了孩子的真实想法。

他们最想做的是,就是让孩子不加反驳地接受自己的观念、命令,然后去巩固自己在这个家庭的权力地位。

但是,如果长此以往,慢慢就会培养出一个没有独立思考的孩子,对于他的成长并没有任何益处。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鼓励孩子表达真实感受,不要总是让孩子不加思考地全部接受自己的看法,而应该支持他在能力范围内去做一些尝试,这才是最聪明的父母做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 “我说不行就不行!”

当父母说出这句话时,其实真正想表达的意思是,这件事是错误的,你不可以去做。

但是孩子却理解成因为你是大人,所以我必须全部都听从你的安排。

不一样的视角,得到的答案也不一样。

那么,如果父母这么去说,真的可以让孩子做到听从自己的话吗?

答案是否定的。

现实中,如果父母总是用命令、指责的方式要求孩子服从自己,那么慢慢就会让他产生逆反的心理。

也就是父母不让做什么,他越会做什么。

所以,请不要对孩子说这句话,而是在沟通的时候要先了解对方的想法,然后再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才是稳妥。

只有当你真正选择了聆听孩子的想法,才会赢得他的信任,那么即使遇到了问题,也能轻松找到症结,解决难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 “从今以后,我再也不管你了。”

之前看过一部电影《心灵奇遇》,里面的乔伊一直想追求自己的音乐梦想,但是母亲不同意。

母亲的意思,是希望儿子能够踏踏实实找个工作,不要整日想入非非去做音乐。

乔伊对母亲说:

“我想选择我的音乐,因为那是我活下去的理由,我不想让自己的人生变得一文不值。”

站在父母的角度来说,是不想让孩子在人生路上走错方向,担心孩子走错路。

于是,一旦有了这样的念头,遇到孩子不听自己的话时,就会马上丢过来一句:

“从今以后,我再也不管你了。”

说实话,这是典型的情感勒索,是用彼此的关系要求对方听从自己的命令。

一旦如此,孩子会变得畏首畏尾,哪怕心中有自己的梦想,也不会勇敢坚持,而是选择了妥协与退让。

就像《心灵奇遇》中的乔伊一样,因为坚持了自己的梦想,最终让自己有机会与偶像同台演出,整个人都开始闪闪发光。

最正确的家庭教育,应该是培养孩子的自主、自立能力,父母是他们人生路上的引导者,绝对不是命令者。

与其强制让孩子听从自己的安排,不如多多沟通聆听他们最真实的心声,然后根据孩子的喜好与天性,鼓励他们朝着喜欢的方向发展,真正才有所大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 “我看你就是没出息!”

当父母对自己的孩子说出这样的话时,往往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想法,意思是想让孩子多多努力。

但是,在孩子听到这句话最真实的反应是:我自己一无是处,我太差劲了,连父母都不爱我。

每个孩子都是一张白纸,在自己的成长路上注定会有一些错误,作为父母来说,一定要允许孩子犯错,然后才能在错误中吸取教训慢慢成长。

绝对不要动不动就否定、打击孩子,越是如此,越会把他们心中那点积极与勇敢消磨殆尽,最终真的变成一个一事无成的人。

孩子需要父母的肯定与鼓励,哪怕孩子做得不够好,帮他指出错误之后,再给一些鼓励,往往更容易让他进步。

相反,当你越是差评不断,他越会认为自己真的是太过差劲,慢慢变得颓废不堪,真的会影响自己的一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 总结

有句话说:

“父母低估了自己曾经对孩子造成的伤害,也高估了孩子愈合伤口的能力。”

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要轻易对孩子说出以上4句话,因为这些错误的话会影响他们的一生,甚至在成年之后依然无法自信、独立的过好自己的人生。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需要被尊重、被理解、被信任,需要父母与他们平等交流、换位思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有能力、有担当、有自信的人,真正能让自己展翅高飞!

图片来源摄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