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8年,德国商人沃特法在印尼勿里洞海域,偶然发现了一艘古老的沉船,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经过对船体结构和船舱内文物的研究,这艘船被认定为中国唐朝时期的商船。然而,沃特法以惊人的18亿美元的天价将这些文物买下,并拒绝归还给中国,而将它们转卖给了新加坡。

这艘保存相对完好的古代商船被命名为“黑石号”。在潜水员的坚持努力下,近7万多件珍贵文物被打捞出水,主要以陶瓷器为主。按照国际惯例,谁打捞到就归谁的原则,沃特法成为了这些文物的合法拥有者。在考古学家估价后,他向中国提出了高达3亿美元的要价。

面对如此高昂的价格,中国曾试图与沃特法进行谈判,希望以分期分批的方式购回这些国宝级文物。然而,沃特法贪婪地拒绝了这一提议。最终,他以仅3000万美元的价格将这些文物“廉价”卖给了新加坡。这些宝贵的文物流失后,中国及时修订了《文物保护法》,这也成为了中国文物保护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的朝代之一,当时的经济和人口都在世界范围内位居领先地位。许多外国商人慕名而来,前来与唐朝进行贸易,甚至一度出现了万邦来朝的盛况。

唐朝不仅在军事和经济领域遥遥领先其他国家,还在文化、艺术和科技方面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日本和朝鲜等国还多次派遣遣唐使前来学习,可以说是最早的留学生。这表明当时的唐朝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巨大的影响力。

为了发展对外经济和贸易,唐朝重新开放了丝绸之路,并打通了海上贸易通道,对唐朝的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当时,唐朝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宝船,为海上贸易奠定了坚实基础。然而,海上贸易充满风险,一些商船因恶劣天气或其他原因沉没在海底。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因海难而沉没的船只陆续被打捞上来。除了船体本身,船上的珍贵文物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1996年,德国水泥厂老板沃特法听员工提到了古代商船的可能沉没地点,因此产生了打捞的念头。他购置了潜水设备,组织了一支著名的考古团队,并前往印尼寻找海底宝藏。

他们在海底进行了多次潜水探索,起初没有找到目标,但他们并没有放弃。最终,他们锁定了一个潜在的目标,这就是马热尼号沉船。虽然这艘沉船并不值钱,但他们继续寻找下一个目标。

经过一年的海底搜索,他们最终找到了一艘巨大的古代商船,被鉴定为唐代宝船。经过长达9个多月的打捞,他们共打捞出了七万多件文物。这些文物包括陶瓷器等各种珍贵物品。

然而,沃特法将这些珍贵的文物带回德国后,却拒绝将它们归还给中国。中国国家博物馆派人前往德国进行交涉,但沃特法坚持要求巨额一次性付款。最终,这些宝贵的文物被“廉价”卖给了新加坡,中国的国宝流失。

古代文物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也代表了一个时代和文明的瑰宝。这些唐代文物的失落,使中国修订了《文物保护法》,以更好地保护国家的文化遗产。这个故事也反映出了贪婪和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