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台手术被称为心脏外科界的“天花板”,它的特殊之处,就是需要将患者的主动脉全部替换为人工血管,替换长度竟然达到50厘米,手术皮肤切口更是接近60厘米。这种手术不仅切口大,而且手术难度极高,稍有不慎患者便失去生命,这就是胸腹主动脉替换手术。朱俊明,北京安贞医院成人心脏外科中心兼主动脉外科中心主任,被同行称为中国主动脉疾病的“战神”。他带领的团队是国际上最大的一支主动脉手术团队,很多挣扎在死亡线上的患者被他们拉了回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极限十三小时,他和死神“硬碰硬”抢回一线生机

在动脉的血管壁上缝针,少则一百多针,多则三百针,一处针眼出血,就意味着手术失败,而最关键的主动脉替换环节必须在30分钟之内完成,听起来这几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朱俊明三十多年的从医生涯里,可以说,每一天都在挑战这种不可能。

患者小魏今年40岁,是一名马凡氏综合征患者,在此之前,他已经经历了一次生死抢救。这种疾病最致命的就是会导致心血管病变,形成主动脉瘤,极易出现主动脉夹层和心脏瓣膜病。2017年,小魏就曾主动脉夹层急性发作,可以说当时的小魏,一只脚已经踏进了鬼门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魏一家人从外地来到北京,虽然明知手术创伤巨大,手术风险高,他们还是想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于手术室里朱俊明的身上。上午八点,麻醉科、体外循环、心脏外科的医生们严阵以待,一场高难度、高风险、高强度的手术即将开始,小魏的命运能否被改变?这将会是一场硬碰硬的战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工血管置换之前,朱俊明首先需要跟团队的医生们默契配合,将患者的主动脉全部游离出来。主动脉是人体最大最重要的血管,是血液流动的“高速公路”,想要全部游离出来难度可想而知,虽然术前已经充分预估到了手术的复杂程度,但是在手术过程中,朱俊明越来越感觉情况远比想象得更为复杂。

经过将近两个小时的游离,小魏的主动脉终于完全暴露在了医生的视野中,医生们发现,相比之前的检查结果,小魏的主动脉瘤又发生了变化。正常人主动脉的直径从细到粗约为1. 4 - 3厘米,也就是1角硬币到1元硬币的大小,而小魏的主动脉已经扩张了三倍,肉眼看上去血管壁已经被撑得薄如蝉翼,一旦发生破裂后果不堪设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台胸腹主动脉替换手术之所以复杂,是因为需要将患者体内从颈部到大腿的主动脉及其分支全部替换为人工血管,创面大,路经长,朱俊明已经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而接下来的操作将是重中之重,谨慎地进针、出针,每一针的针距、缝合深度,都是对朱俊明手上真功夫的考验。

小魏的血管钙化十分严重,这大大增加了血管缝合的难度,缝合时遇到的每一个器官都是一次巨大考验,但是朱俊明主任手上动作并没有丝毫迟滞,因为他必须保证在有限的手术时间内,争取体外循环最短的时间,完成这台手术。根据自己多年的手术经验,朱俊明有把握应对血管钙化所带来的阻碍。对于一台工程最大的手术,朱俊明更像是手术台上的“拆弹专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血战、夜战、苦战,他靠努力成为“主动脉战神”

手术历经六个多小时后,小魏的人工血管终于全部置换成功,不过手术并没有结束,接下来的止血关胸也是至关重要,但手术的关键步骤已经完成,朱俊明急着出去告知家属,因为他知道此时在外等待的家属比任何人都着急。

从早上七点到下午四点半,小魏的父亲一直在楼下焦急的等待着,当听到朱俊明传来的消息,此时小魏的父亲终于踏实下来。晚上八点,小魏的手术顺利结束,转到了重症监护室,能否真正脱离危险,这一晚很关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的主动脉外科还是一个不被业内人士看好的心血管外科的亚专业,刚刚大学毕业来到北京的朱俊明被分配进了孙立忠教授的主动脉外科团队,然而整个团队只有三个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助感是从医路上的拦路石,也是一块磨刀石。一台台手术,一个个病人,在朱俊明和战友们的努力下,主动脉手术的患者从20%-30%的死亡率,陡然逆转成目前不到3%的死亡率。从医三十多年来,朱俊明一直冲锋在主动脉外科的生死场,创造了一次次生命的奇迹,他们创建的主动脉夹层绿色通道每年接诊约800例急性主动脉综合征患者,从接诊到手术最快2个小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朱俊明最经典的战役莫过于抢救妊娠合并主动脉夹层患者,当时在国际上首次创下一根血管挽救三条生命的经典案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俊明的团队拥有迄今全球最大一组妊娠合并主动脉夹层诊疗的单中心数据,将主动脉外科诊疗技术推广至国内外,为世界同行提供了中国经验。这背后离不开朱俊明和他的老师们夜以继日的努力,更离不开这座城市的滋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留清气满乾坤,你性命相托他必全力以赴

手术后第一天早上,小魏已经渐渐苏醒,朱俊明放心不下,早早地就来到重症监护室查看情况。“手术非常顺利,我们现在的脏器功能都非常好,下肢也都能动”,短短几句话打消了小魏的所有顾虑。这场硬碰硬的战斗中,朱俊明带领团队又一次取得了胜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望小魏后,朱俊明又开始了一天的门诊工作。每周二、周四上午,是朱俊明主任的门诊日,早上八点半,朱俊明准时出现在诊室,此时这里早已挤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

面对每一个病人,朱俊明看得细,答得也细,大到手术方案、疾病紧急程度,小到日常注意事项,朱俊明总是耐心地给患者一个明确而满意的答复。看诊的同时,朱俊明还要时不时在电话里解答其他同行的问题。为了方便患者问诊看病,减少等待时间,朱俊明还专门为患者创建了一个微信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帮患者之所需,这是朱俊明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干的事,在我看来,这也是他为什么能够获得患者和家属如此信任的基础。本应中午结束的门诊,几乎每次都会拖到下午一两点,这一次也不例外。刚刚结束门诊工作的朱俊明不顾大半天的疲惫,午饭都没吃,又立即赶往了手术室,这样的节奏早已是朱俊明工作的常态。

无辣不欢,笑声爽朗,生活中,朱俊明像学生们的“慈父”;工作上,批评起大家也绝不给面。“做人就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朱俊明将这三句话刻在心中。在朱俊明眼中,学生们就是自己的的孩子,应该毫不保留地把做人、做事、做学问的这套东西传授给学生,让学生们学有所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手术后一周,小魏已经可以下床走动了,离自己出院的日子也近在眼前。然而,对于朱俊明来说,前方道路依然充满了挑战,医生的仁心和坚持精神,如同一股生命的力量,只要还有一线希望,他绝不会轻言放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日21:50,敬请锁定北京卫视《为你喝彩》,让我们一起走近中国主动脉疾病“战神”——朱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