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023年诺贝尔化学奖正式颁布,三名科学家蒙吉·巴文迪、路易斯·布鲁斯和阿列克谢·叶基莫夫凭借在发现和合成量子点方面的杰出贡献,共同分享这一荣誉。量子点是目前人类所能找到的最好的发光材料,这一发现将对未来科技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据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邓正涛教授介绍,量子点材料具有高色彩还原度,是迄今为止人类所能制造出的最佳发光材料。这意味着在未来的世界中,我们有望看到更多“五彩斑斓的黑”,为生活增添更多色彩。

在这个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量子点显示屏的出现让我们对未来色彩的认识有了全新的改变。从邓正涛教授的介绍中,我们了解到量子点是一种半导体纳米晶体材料,其独特的尺寸和性质使其具有优越的光学特性。这种材料不仅可以解决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颜色偏灰或色差大的问题,而且还可以实现更多颜色的“糅合”,甚至实现“五彩斑斓的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量子点显示屏:色彩的革命

量子点材料的应用在显示屏领域具有巨大的潜力。邓正涛教授指出,通过使用量子点材料,显示屏能真实还原物体本来的颜色,为我们呈现出更加纯净、真实的色彩。正红、玫红、西柚红等原本让消费者头疼的颜色,在量子点显示屏的呈现下将变得一目了然,不再成为网购时的难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量子点灯具:护眼又节能

量子点技术的另一个令人瞩目的应用是量子点光学膜。这种光学膜已经投入生产,并在教室灯光改造的试点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它不仅可以实现仿天然光的照明,呵护我们的眼睛,还具有耐强光辐照、耐水氧和耐高温稳定性,成本也较为低廉。邓正涛教授团队已经开始实施教室灯光改造的试点工作,采用这种光学膜后眼睛疲劳的状况明显改善,达到了很好的护眼效果。

三、近红外硫化银量子点:生物医学的新突破

在化学生物学领域,近红外硫化银量子点作为一种新锐型纳米材料,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魏炜副教授和化学化工学院的赵劲教授等科研人员合作发现,这种材料在水体消毒中也有着显著的应用效果。在生物传感、生物成像和疾病治疗诊断等细分领域里,近红外硫化银量子点也显示出巨大的潜力。然而,制备这种材料的复杂工艺和高昂的试剂成本,限制了其相关研究和应用的开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魏炜副教授和赵劲教授等人借助简易水相合成的方法,利用生物进化的仿生银结合肽,成功制备出了近红外硫化银量子点,并开发出一种新型光热纳米材料用于抗菌领域。在近红外光照下,这种材料只需25分钟就可以达到99.06%的杀菌率。这一发现为环境修复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将有望在环保和公共卫生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四、未来展望

量子点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为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从显示屏到灯具,再到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量子点都展示了其独特的优势和潜力。随着科研人员对量子点材料的进一步研究和技术创新,我们可以期待未来更多令人惊喜的应用和突破。

在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中,“五彩斑斓的黑”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让我们一起期待量子点带给我们更多色彩的可能,共同见证这个未来色彩的革命性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