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国庆假期,在河北省邢台市襄都区的古院落“布袋院”内,众多游客身着汉服在古院落中拍照打卡,体验手偶戏剧、制作月饼、制作兔灯等中秋民俗。

来到位于襄都区羊市道附近的“布袋院”,悬于壁墙上栩栩如生的浮雕,门头上生动形象的彩绘,屋檐、窗棂随处可见的各种木雕,构成了布局协调、风格厚重的古院落。“这里一步一景,我和几个同学结伴来参观打卡。老人们讲述的‘布袋院’中发生过的老故事,令人神往!”汉服爱好者彦杰说。

“‘布袋院’,顾名思义,就是长长的,像布袋一样。”襄都区西大街街道羊市街社区党委书记洪涛介绍说,邢台历史上毛皮生意发达,由于临街店面比较窄,商家就把院子沿着门店纵向建设,形成“布袋院”这种独有的建筑形式。

“邢台有着3500年建城史,是华北地区历史上的第一座城市。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邢台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城市体系,在这其中,‘布袋院’便是这些物质文化遗存中宝贵的活化石。”襄都区住建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彦钊表示。

为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护城市特色风貌,襄都区对辖区内现存的40余套“布袋院”进行复原与维护,不断丰富利用场景,将非遗展演、汉服体验、历史文化讲堂等形式融入其中,再现“布袋院”历史风貌。

今年以来,邢台市大力实施文化兴市战略,把古城修复作为20项重大专项之一全面推进,加快历史街区保护开发,打造独具特色的邢台民居商业文化群落。

“清风楼府前街变化好大,这儿的夜市,让人来了就不想走。”回乡过节的宋茜特地到襄都区清风楼观看了灯光秀,喝了久违的茶汤,穿上心心念念的汉服拍照留念。如今的清风楼府前街在她眼里,是兼具古城风、时尚范、邢台味,当之无愧的网红打卡地。

“近期,我们完成了南北长街亮化工程,珍珠街改造已经启动。”襄都区古城开发保护管理中心负责人徐兴龙介绍,聚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创建,襄都区做好重点片区风貌提升、夜景亮化、市政改造、业态升级等工作,深入挖掘整理邢台故事,推动文旅、商贸等产业全面发展,努力打造邢台文化第一体验地。(闫丽静)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