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最近天气太热出现的各种积热,我有些心得记录。

我在广州,最近太热了,可能又准备刮台风的关系,前几日一网友突然又发微信给我,她一家是住杭州,她说她女儿细菌感染了,发热咽喉根部出现疱疹,现在正在医院里做血液检查。当时她挺慌张的。

下班时间我刚好在坐公交车,有些匆忙。看到她的消息我马上就开始思考,我说,现在信息量不够,等血液报告出来仔细说说,而且得看孩子的舌头。

她十分不镇静,毕竟是自己女儿生病,一见发热就非常紧张。然后发了好几条语言,语音里还带哭腔,听她抽着鼻子说话就知道她在医院里紧张得哭了。

我让她先冷静一下,必须先思考是怎么一回事。

她说,医师初步鉴定是疱疹咽颊炎。早上她送女儿去幼儿园时,女儿说有些肚子痛,然后到了幼儿园老师帮女儿量体温是37°+,便叫她接女儿回家,她接回家后再量体温已经去到39°+了,她感觉很不对劲,就马上送医院检查。医生说口腔里有疱疹,断是疱疹咽颊炎,要再验血看看是不是手足口病。

后来验血报告出来了说不是手足口病,就是疱疹性咽颊炎。

肚子痛和疱疹性咽颊炎,这些大有可能就是湿热症状。

天气炎热,小孩子最容易肠胃积热了,特别是本来就脾虚的小孩,胃最容易积热。

随后我观察到小孩的舌头,舌头中间有很多红点且舌尖也很红。这很明显就是肠胃积热,而且肺表也热。

一旦有什么外界的风吹草动(例如天气忽冷忽热)就很容易得外感,例如这时会风热感冒,再加上肠胃有积热,风热犯肤表进,上呼吸道就出现症状,例如鼻和咽喉处。我想她女儿可能还会有咽痛的,但她说没有。

她很紧张,说是细菌感染,我解释,在西医角度,肯定是细菌感染的,不然不会发烧,而且是高热,只有细菌入侵才会发高热,因为免疫系统在工作。而中医说的外感表证不是单指感冒,而是一切由外界进入人体侵犯人体的各种东西。我再次让她冷静,用正确思路辩证然后迅速执行治疗就是。

于是我马上出了一个清湿热的方子给她。方如下:

夏枯草12,板蓝根12,白藓皮12,连翘12,藿香12,佩兰12,薏苡仁12,扁豆12,白术7,陈皮7,鸡内金9克,炙甘草3克。(三剂)

由于是小孩子这个分量并不大,也是很轻的。

方中夏枯草、板蓝根、白藓皮清热解毒,连翘、佩兰清热解表,藿香解表化湿,薏仁、扁豆生津化湿,白术、陈皮健脾祛湿理气,鸡内金消肠胃积热,炙甘草温中调和诛药。

整个方都是针对清湿热的思路。

第一天小孩子只喝了半碗,说肚子痛,不想喝,那时降热到37°+。

我跟她说晚上的孩子的温度会稍微变高的,大半夜她量孩子体温确实如此,变成38°+,但不至于是之前的高热。

如果她继续高热,我是吩咐她备点羚羊角粉,以便高热时用的,她也备了。但是后来也用不上。

第二天,又开始服中药,这次把全部都喝了,而且还二煎也喝了。孩子精神不错。

我跟她说,孩子积热厉害必须要拉出大便才行,她说一直没有大便,我说必须怎么弄也要把大便拉出来,不然晚上又会发热!

她说女儿倒是很想拉,就是拉不出来,然后老说肚子痛。

于是我再跟她强调了一次,我说,孩子肚子里面都是积热的大便她当然会肚子痛,如果不拉出来就会一直痛,最好用点开塞露。

晚上吃完二煎后,她哄女儿用了开塞露,结果大便马上出来了!拉了很多东西。然后晚上一直没有发烧,直到第二天也没有再发烧。

我说,现在还得继续清热,而且保持每天都要拉大便。

她补充说,之前没有咽痛,但现在出现咽痛了,这跟我第一次判断时一样了。

我说现在方里补9克牛蒡子,还加6克火麻仁。牛蒡子是利咽治喉痛的,火麻仁可以帮助通便。然后她照做了。

第三天,她女儿精神状态很好,人也轻松不少。胃口也好。腹痛再没了,咽痛有一点点,观查舌头,红点还在,证明积热还有,只是没之前红了。

第四天,前面三剂药都吃完了,我让她去按原方继续多用两剂,额外补充两味药健脾化湿生津的,加了12克苍术和6克麦芽。

第五天,台风拐了个弯刮到去福建了,没台风到的地方变得越来越热,这时的暑热更会容易让人感冒中暑。幸好她小孩一直保持每天有大便,而且一煎二煎的药都全部喝了,非常配合治疗。这样也会好得更彻底。

第六第基本没问题了,但我建议继续多抓了两剂巩固。连续每晚都拉出又长粗的大便,看来小孩子中气是好的就是容易积热,现在通过每晚排出大便舌头的红点也没有了。

第七天,再观察舌头,颜色已经很正常,舌尖没有深红,中间也没有红点,之前有些苔也不见了,整体舌头干净利落,。证明痰、湿、热、都没了。

整个过程都是全中药医治,没用西药,虽然一开始是去医院,只是验血检查而已。确认清楚是什么疾病就可以马上理清出思路医治。

为什么我这个网友如此信我,因为疫情期间一直都是我在为她们一家提供中医护理知识,平安度过。我们是朋友所以分毫不收,我也是有问必答。当然,不可能每个不认识的人都如此细致去帮他,只因为我们是朋友,也因为她的信任。

只有在大家都非常信任彼此的情况下,我再帮助他人用中医思维去解决疾病问题,才会事半功倍,也是我最想做的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