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家长的印象里面,以前上学交班费,一个月期也就30元左右,再不济50元也顶天了,但是现在交班费,动辄就要300、500元,让不少低收入家庭苦不堪言。

众所周知,我们国家一直采用的都是9年义务教育,中小学阶段学生们上公立学校读书,是不用交学费的。但是没有学费,总会有一些杂七杂八的费用,统称为“学杂费”。

如果说这些开销都用在学生身上,一些课外书、辅导书还有班级里面的公共用品等等,家长们也不说什么。但是有一位家长却发现,刚刚开学一个月左右的时候,班费就要收800元,这简直是花钱如流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刚开学班费已达4万,一个月就要交800元,底层家长:这学还能上吗

有一位家长在网络上吐槽,自家孩子所在的班级,在刚刚开学一个月左右的时候就收取了两次班费,并附上家长群里面的聊天记录,表示:“这学还能上吗?”

从聊天记录我们可以看出,班委会的人发布通知,进行二次班费收取,让家长们积极配合,收费标准是每名同学300元。

消息刚刚发布之后,就有家长提出了质疑,表好似开学还不到一个月,每名同学交的500元办学就用完了?希望家委会可以将班费的明细发布到群里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试想一下,如果你是家长,开学还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要交两次班费,而且数额还比较大,换谁可能都会有疑惑。

而且每名学生,在刚开学的时候,就已经交了500元的班费,现在又要交300元,一共800元,按照一个班级有50名学生来算的话,一个月光是班费就达到了4万元。这钱到底花在什么地方了,让家长们匪夷所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后家委会将班费的明细公布到了班级群,每笔花销都有记录,但是家长们越往后看,越觉得有些离谱。军训时的润喉糖、矿泉水,给教官送的鲜花,给老师送的养生壶。

英语、语文、生物的本子,不管是笔记本还是什么本子,竟然要统一购买。学习资料还有英语报等等,都出在班费里面,相当于强制消费。

老师用的日用品,比如说黑板擦、翻页笔、风扇还有电插板。运动会统一购买的特仑苏、旺仔牛奶,还有一些老师要求购买的物品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00元花光之后,家委会又再次要求每次上交300元。理由是,要给科任老师表达点“心意”,再给学生们开运动会增添些“排场”。

部分班委会成“敛财工具”,底层家长的苦谁能理解?

部分班委会成“敛财工具”,底层家长的苦谁能理解?

很多家长看完这份清单之后连话都不想说了,很明显有些花费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以前没有家委会的时候,很多东西是老师通知家长自愿购买,有了家委会之后直接在班费里面扣除,直接变成强制性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且一个月就要交800元的办学,别说是底层家庭的家长不能接受,就算是小康家庭,也会觉得承担起来有些吃力。

教育的进步确实需要与时俱进,但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部分学校的家委会成为了“敛财工具”,他们在花班费的时候会货比三家吗?会考虑到班级里面部分低收入家庭的苦楚吗?底层家长的苦谁能理解呢?

面对家委会在群里面发布的清单明细,有家长表示,不必要的开支请尽量减少支出,因为班上也有不少低收入的家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家长表示,支持家委会的决定,但是每次大笔开支之前,能不能先告知一二,这才不到一个月每人500元就这些花完了?

随后家委会的成员表示,每次大笔开支之前都会征求家长们的同意,比如说学习资料。很明显,当有人对支出提出质疑的时候,就会有人用学习资料,给老师聊表心意等借口搪塞过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前没有家委会的时候,也不见谁的学习资料没有买到。没给老师聊表心意,也不见得成绩就是班级垫底的。这股子歪风邪气不知道是谁带起来的,教育领域想要不断进步,就要以学生为本,以教学为主,心思都放在别的地方上了,未来能有什么更好的发展?

请部分家委会的人平心而论,有些费用,是不是可以避免的,在花这些费用的时候,有没有考虑过收入低家庭的困难?如果不能做到换位思考,那么这样的家委会也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日话题:你家孩子学校的办学一学期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