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台湾退役将领揭秘美军实情

美国在台湾有多少驻军?尽管有些声音称美国在台湾有高达3万的驻军,但对于熟悉历史和国际政治背景的人而言,这一说法显然是不合逻辑的。

根据历史资料,1979年前,美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还未正式建交,当时的美国在台湾确实有相对较大规模的驻军。

但在1979年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建交后,美国在台湾的驻军就已开始逐步撤离。

在《上海公报》中,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唯一合法的中国代表,并承诺会断绝与台湾的官方关系。

正是在这样的外交背景下,1979年5月3日,最后一名美军从台湾离开,标志着美军正式结束了在台湾的驻扎。这一撤军的事实并非秘密,而是国际上公认的历史事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海公报

但在近年,据台湾前中将兰宁利表述,目前在台湾的非建制美国军人应该在300到450人之间,而固定驻军的人数大概只有十多人。

而且这些所谓的“非建制美国军人”主要是已经退役的美国军人。这些退役军人并没有作为正式的军事代表在台湾,而是通过民间企业的身份进入台湾。

他们的主要任务并不是执行军事任务,而是协助台军进行训练。他们可能会参与某些军事演习或提供专业的咨询,帮助台湾提高军事技能和水平。如果要做一个比喻,这些非建制美军在台湾的角色更像是外派顾问。

这种情况在国际上也并不是没有先例。在其他地方,美国也有派遣退役军人或民间顾问协助友邦进行军事训练。这样的操作模式,可以避免正式的军事介入,但仍能为合作国家提供必要的军事支持和指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的“双面”策略

自中美建交之后,美国在公开场合一直宣称坚守“一个中国”政策,从表面上看,美国似乎也是遵循了“一个中国”的政策,但事实上,它一直在为台湾提供一些隐性的军事支持。

回顾历史,可以发现,美国一直有为台湾提供军事支持的记录。

在1979年与中国大陆建交前,美国曾明确地在台湾驻有大规模军队。尽管这些军队在建交后随即撤回,但美国并未完全放弃与台湾的军事合作。

2020年,美国对台售武规模达到了80亿美元,其中包括了坦克、导弹等先进武器装备。这一行动明显违背了美中建交时的三个联合公报精神,却凸显了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考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佩洛西窜访台湾

除了武器交易,美国还与台湾保持着高度的军事交流。

报道中提到,除了每年轮训赴台的现役军人外,还有固定驻台的美国军人,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协助台军训练。

而这些现役军人的存在,为台军提供了宝贵的实战经验和训练方法,从某种意义上说,弥补了台湾在军事技术与战术上的短板。

那么,为什么美国会这样做?答案很简单,那就是利益。

台湾地理位置特殊,坐落在第一岛链上,对于美国来说,维持其在台湾的影响力意味着可以在亚太地区制约中国的崛起。

同时,通过与台湾保持军事合作,美国还可以为自己预留出应对未来可能的军事冲突的筹码。美国的“双面”策略,既是其对台湾战略的体现,也是其在亚太地区利益的延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美关系的平衡

台湾对于中国大陆有着特殊的意义,这是一个历史、文化、政治的结合体。

对于美国来说,台湾是其在亚太地区的一个关键棋子。因此,美国必然会尽其所能地利用这一点,为自己在地区策略中留下更多的选择。

对于美国来说,台湾是其在亚太战略中的一个“未沉的航母”。尤其是在近年中美在南海、贸易等多个领域的摩擦日益增多的背景下,台湾的战略价值被放大。美国通过对台军售、官方交往等方式,试图增强与台湾的联系,巩固其在西太平洋的战略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2围台军演

但是,美国也深知,台湾问题对于中国大陆来说是一个核心利益,任何触及此红线的行为都可能导致中美关系的严重恶化,甚至有可能升级为军事冲突。

2016年,刚当选美国总统的特朗普就接受了台湾领导人的电话祝贺时,这一做法立刻引起了中方的强烈不满。

这是自1979年美中建交以来,美台领导人首次公开通话,这也是一个明确的挑衅。

尽管这一事件最后并没有导致实质性的后果,但也反映出美国在处理台湾问题上的微妙策略,在不触碰大陆的底线前提下,尽可能的向大陆施压,进而为自己争取更多的议价筹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虽然美国在台湾的公开军事存在相对有限,但它利用非公开渠道,如军事顾问、培训等方式,确保了其在台湾的影响力。这种策略既保证了美国在亚太的战略利益,又避免了与中国大陆的直接军事冲突。

美国在台湾的策略是一种微妙的平衡艺术,在维护自己战略利益的同时,不与中国大陆发生正面冲突。

但这种平衡是脆弱的,任何一方的过度行动都将打破这种平衡,导致中美关系的全面对抗。因此,美国在此种策略上所表现出的狡猾也是我们必须要去小心应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