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国平/文

01

没有“课余” 后果很严重

这是一个极其糟糕的社会问题,是“卷问题”在家庭中的表现,原本还只是“为了考试”,现如今许多家长似乎都说不清为啥了,很多人只是因为人家孩子双休日都在补课,咱的孩子也不能被人家“弯道超车”。

于是,从双休日到寒暑假,可怜的孩子们被家长剥夺了“课余”,一个没有“课余”的十几年寒窗,真的很冷。

但是,这绝非只是可怜,而掩藏的更多问题是孩子的今后,或者说,今天被剥夺的“课余”,将来很大可能是在大学时或走到社会“跳空回补”,因没有“课余”让孩子们学习内动力受损,这才是最后怕的事。

02

孩子的兴趣竟然父母说了算

这是实际情况,尤其在幼儿阶段就卷起来的“兴趣班”,孩子们确实不懂自己有什么兴趣,更不知道自己在哪方面有发展潜能,所以,给孩子选择兴趣班的事,父母做主。

父母做主的问题是什么?就是把父母的兴趣强加给可能没兴趣的孩子。当然,有人说试试看,但更多的父母却是用强,还振振有词说,谁也没有天生的兴趣,学进去了兴趣就来了。

这个观点是错的,因为,但凡属于兴趣和特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素养,这是基础,没有基础来硬的只能是事倍功半。

03

过早把孩子推进应试战壕 后患无穷

考试有两个作用,一是评价;二是选拔。如今,更多的作用是后者。所以,以选拔性考试为目的的教育,被定义为“应试教育”。

应试没错,但应试教育有问题,而且是方向性问题,是把学习功利化后,危及到健康的学习情态问题。尤其是过早的把孩子推进应试教育战壕,有如万米长跑,没有体力科学分配,起跑就发力,导致最终没有后劲而败北。

如此,让孩子们一直在过度紧张的情绪中学习,其副作用就是厌学,甚至在厌学情绪下强迫自己参加中高考。然而,这是“假学习”,今后走进社会没有了应试环境时,他们还能主动学习吗?

04

“早会”不等于“早慧”

当下的高度信息环境下,许多儿童都属于“早会”,这是相对而言,相对没有网络的时代,在信息环境不丰富的当年,儿童摄取的知识量有限,包括信息传播的渠道也很窄,所以,有些超前发展的儿童便很出彩,被誉为“早慧”儿童。

然而,科学研究表明,真正的“早慧”儿童的概率极小,也就是所谓的“神童”基本与教育无关,所以,不存在“人造神童”。

更重要的是“早会”的本质可能属于“抢跑”,属于好像赢在起跑线上,但却很难说能赢在将来,赢一辈子。

版权与免责:以上作品(包括文、图、音视频)版权归发布者【】所有。本App为发布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服务,不代表经观的观点和构成投资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