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机场航空物流目前存在总量规模偏小、货源结构失衡、保障能力有限等短板。作为旅游型机场,桂林机场航空货运发展一直相对缓慢,现有航线网络以旅游航线需求为主,无全货机航线;进港货量占货运总量的比例偏低,出港货物以中转货物为主,本地普货货量偏少;现有货物处理仍采用传统物流作业方式,货物收运、过检、运输等环节主要依靠人力,智慧化、信息化程度不高,在货物进出港高峰时段运行效率偏低。

桂林机场应立足当前时代背景和经济形势,在追求质效上发力,积极探索适合自身的航空物流高质量发展新路径:在稳住现有货邮业务量、推动其有序恢复的前提下,将更多精力放在提高集货能力、保障国家和地方重大货运任务、提升航空物流管理智慧化水平等工作上,加快推动航空物流转型升级,彰显机场航空货运的差异化和不可替代性,由传统航空物流向现代航空物流加速迈进。

随着世界经济进入“速度经济”时代,机场已经成为全球生产和商业活动的重要节点。作为现代物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航空物流连接国内国际生产和消费市场,在高时效、高附加值、长距离货物运输中的比较优势不断显现,逐步成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有力支撑。探索桂林机场航空物流高质量发展新路径、新模式,加快推进航空物流转型升级,对于正处于恢复发展关键期的桂林机场意义重大。

桂林机场航空物流现状分析

作为旅游型机场,桂林机场航空货运发展一直相对缓慢。2016年~2019年,桂林机场年货邮吞吐量均保持在3万吨左右;受疫情影响,自2020年以来桂林机场年货邮吞吐量跌幅较大。国际货运方面,在2017年之前,桂林机场国际货物出港量长期维持在100吨以内,货量基数较小;自2017年起,得益于“全国海关通关一体化”政策,国际货量大幅增加,2019年突破了1000吨。受疫情影响,2020年2月~2023年6月,桂林机场国际、地区航线暂停运营。随着当前桂林机场国际航班的陆续恢复,机场国际货量正在逐步恢复中。

货运市场网络分布方面,桂林机场现有航线网络以旅游航线需求为主,无全货机航线。80%以上的出港货量集中在15条中远程航线上,覆盖国内一线及主要城市。货邮装载全部依赖客机腹舱,执飞机型绝大部分为窄体机,载量有限,主要货运航点航班舱位不足,非主要货运航点载运率不足。

航空货源构成方面,目前,桂林机场进港货量占货运总量的比例偏低,出港货物以中转货物为主,本地普货货量偏少。自今年初以来,随着腹舱运力的释放和货机数量的增加,周边机场大幅降低运价及操作费,桂林机场价格竞争优势逐渐削弱,货源竞争压力加大。

比较优势方面,与陆地运输相比,航空运输在中短航程运输方面无明显优势。例如,5吨水果从广西桂林通过汽车运输到浙江嘉兴,耗时约23个小时;从桂林空运至嘉兴(包含果园装车、机场发货、空中运输、到达提货、运至市场环节),耗时约14个小时。与陆运相比,空运用时虽减少39.1%,但成本据测算要高出35.9%。另外,整个运输过程中汽车运输只需装卸2次,空运要装卸8次,装卸次数多意味着损耗率相对较高。因此,随着铁路和高速公路网络不断完善及陆运冷链不断发展,航空物流的优势逐渐丧失,中短程航线上的果蔬、快件等传统航空货源流失严重。

保障能力方面,桂林机场现有货物处理仍采用传统物流作业方式,货物收运、过检、运输等环节主要依靠人力,智慧化、信息化程度不高,在货物进出港高峰时段运行效率偏低。目前,桂林机场使用的货运物流系统无法与航空公司、海关等单位关联,造成一定的重复工作。

综上所述,桂林机场航空物流目前存在总量规模偏小、货源结构失衡、保障能力有限等短板。

桂林机场航空物流未来发展建议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坚定决心,为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桂林机场应立足当前时代背景和经济形势,在追求质效上发力,积极探索适合自身的航空物流高质量发展新路径:在稳住现有货邮业务量、推动其有序恢复的前提下,将更多精力放在提高集货能力、保障国家和地方重大货运任务、提升航空物流管理智慧化水平等工作上,加快推动航空物流转型升级,彰显机场航空货运的差异化和不可替代性,由传统航空物流向现代航空物流加速迈进。

推动精准营销,实现货量有序恢复。当前我国经济正在加速转型,产业结构正加快升级,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精准营销将成为当前桂林机场航空物流发展破局的关键一招。一是按照“一个一个航班盯、一票一票货物过”的工作要求,通过日报、周报、月报、经营分析会等方式,全面分析研究货量增减、货源结构、货物流向等,加强市场走访调研,为实现货运市场精准营销提供决策依据。二是依托灵活的营销方案,从舱位分配保运输、装卸提货提效率等重点关键环节着手,全力做好中转货、果蔬等现有主力货源的保障,稳住全年货邮吞吐量基本盘。三是紧紧抓住现有机场客运航线等供应端进行市场营销,努力提高腹舱载运率,降低物流成本,稳住存量。与此同时,围绕桂林经济发展的需求端,帮助桂林米粉、恭城油茶等桂林特色产品走向全国。

立足本地市场,提高系统经营能力。加大与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合作力度,从航线航班的经营、货物的集疏运、货物的仓储和配送等全链条着手,打通各个航空物流的关键节点,掌握发展主动权,增强发展的动力源。一是主动融入桂林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总体规划,寻求政府政策支持,不断深化与桂林市临空物流园、经济开发区企业的合作交流,重点关注精密机械设备、通信和电子产品、制药等企业,着力提升本地货量的占比。二是主动与专业航空物流企业对接,利用其广泛的物流资源,弥补机场自身业务单一的不足,做好货物收运、航空货运、地面服务保障等上下游衔接工作,不断提升航空货运系统化经营管理能力。

完善协同机制,确保保障顺畅高效。在短期内无货运业务基础设施改扩建计划的前提下,提升保障效率、释放服务品牌效应是吸引货源最快速、最有效的方式。一是依托集团公司保通保畅“三级联络机制”、桂林市保通保畅工作机制及《桂林机场航空物流保通保畅工作方案》,加强桂林机场与地方企业、物流公司、航空公司的协调联系,适时建立定期协调机制,重点解决货物运价及舱位分配等堵点问题,探索建立“白名单”制度,促进航空物流运输市场有序发展。二是统筹协调机场内部各部门各司其职,加强“爱箱随”“非常配”等服务品牌建设,不断优化服务流程,降低行李货物破损率,确保货物收运、安检、配载、装卸机、提货全流程保障顺畅高效。

强化科技赋能,提升口岸保障能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运用新技术改进现有工作方式是提升劳动生产率的有效措施。一是利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通过智慧化手段,实现如货物过磅数据自动上传、平板运输定位等功能应用,提升月台作业效率、仓库作业效率、机坪运行效率,打造智慧、敏捷、安全、以人为本的现代航空物流体系。二是借助集团公司物流信息综合服务平台的推广应用,实现集运输体系、仓库管理、物流、检验检疫和海关监管等功能的智能化整合,进一步提升桂林航空口岸保障能力。

物流行业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是现代社会经济不可缺少的中间链条。桂林机场将着力把航空货运业务融入当地经济发展大局,以“时不我待”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探索发展新路径,提升服务水平,坚定不移走好航空物流高质量发展之路,为履行国企担当、保障民生、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作者:张帆,单位:广西机场管理集团桂林两江国际机场有限公司)

编辑|张 薇

校对|孙文瑾

审核|韩 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