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祖留下了一部水石闲谈,

言语散淡精炼,发人深省。

这里铺陈几则分享给大家。

张子说:

世人说读书十年,再养气十年。

这是俗人将读书和养气分成两个事,

这就不是圣贤的学问了。

圣贤的学问始终一以贯之,

读书即研理,养气即炼性,

性理上的功夫,就已经在读书和养气中。

孔子说:“学而时习之”,

这其实就已经是研炼性理了,

只在制心一处,纯一不已。

丰祖这里话语平时,

说的就是圣贤学问的精髓,

不在知识,不在形式,

而在性理磨炼上。

张子说:

愿天下的读书人早早完成功名之愿,

先尽人事,尽完人事就需要即时撒手。

如果能功成名就,

定要及时急流勇退。

勇退之时即是得其时。

最怕的是,沉溺于功名场中,

恋恋不休,

即愚人。

丰祖这里还是提醒世人,

什么是最重要的。

不是单纯的反对功名,

而是得遂世俗之愿后,

就要好好下手回到自身,

不要再沉迷了富贵温柔乡里了。

最近的一些富豪们的遭遇,

早已说明功成身退有多难啊!

那么什么时候才是功成名遂呢?

丰祖继续回答。

张子说:

功名其实没有大小之分,

只在分寸,能够及时进退。

那么什么才是退之时呢?

只要在功名中,

平心念一想,

我自己的功名,不过止于这里罢了,

止于此,便可以说得其时了。

又或者是功名还有可以继续发展的空间,

此时,宁愿不及,也不要太过。

也就是功业,不要过于圆满,

略有点欠缺最好。

正如第一代伟人,故意没收回湾湾。

留给后人解决。

世上的事,一环套一环,一个套一个,

永远做不完的。

张子继续说,淮阴侯韩信就不如张子房张良了,

元微之元稹就不如白香山白居易了。

他们就犯了求尽善尽美之心的弊端。

如果张良和白居易,也有更进一步的心,

那么张良未必不会再重新宰辅天下,

白居易也未必不能转升为宰相,

但安知他们最终的结局,

不是与韩信、元稹一个下场。

所以能知进退的,可称哲人。

建国后的,101,一开始也是韬光养晦,

一直养病不出山。

但在大势下,没办法下场了,

最后落得身败名裂。

而另一位刘帅,同样的一开始办学隐退,

远离政治旋涡,

可得善终。

当然,这是从个人的安危角度看。

从当时的形势看,

不下场对不起自己一生的信仰,

这可能也是人与天争的结果吧。

充满了无奈。

丰祖不仅对这些功名之事看的透彻,

对读书人的一些弊病也多通晓。

张子说:

儒生家,也就是现代的读书人,

多容易得泄精、遗精之症,

虽然也有心火不纯的原因,

也有因为喜欢彻夜谈笑、不分昼夜读书,

使得丹田之气,发泄于口角与眼神之外,

致使肾精不固,经常走失。

所以善于保全自身的,

要少谈笑,读书要适宜。

丰祖不仅很懂儒生,

也很懂那些有慵懒之弊的人。

有一个后生,身体慵懒软绵绵的,

张子说:

你要趁着这个冬天晴朗,

搬运些小石头,

堆砌小坞,携着锄头,删除枯草,

不要过于劳累,差不多就停止。

每日如此,悠游的运动,

像一个园丁一样,那么通身的气血自然和畅。

丰祖的这段话,我特别有体会。

我曾在某座山上修行。

山上的师父从来不让我久坐,

看我闲着了,就叫我一起搬东西,

他也一块参与,

我一开始还不解其意,

后来才渐渐懂了其中的含义。

读书人久坐,最要的就是这种打扫尘劳的方式和畅气血。

丰祖还有很多闲谈警语,值得细细琢磨。

欢迎咨询

添加老师微信

获取更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