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数天,吴艳妮再上热搜!

最近,女子100米栏选手登上了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的综合时政期刊《环球人物》封面,要知道上一次有体育人物登上这杂志封面还是卡塔尔世界杯上的梅西、C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事经过发酵,迅速冲上了热搜,引发轩然大波,网友们瞬间炸锅,评论区两极分化严重,喜欢吴艳妮的更加喜欢,讨厌吴艳妮的更加讨厌。

我这个人不追星,对吴艳妮谈不上喜欢也说不上讨厌,不过在我看来,喜欢不喜欢是广大网友的自由,但相互攻击那就心理不正常了。

其实说句掏心窝的话,很多网友刚开始是十分欣赏吴艳妮,只不过后来越来越排斥。

今天我们不妨来探讨一下广大网友对吴艳妮前后反差为何如此之大,以便于我们今后防微杜渐,避免将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谷爱凌的妈妈和吴艳妮的妈妈对“自信”的定义截然不同,前者将其定义为“更好的自我控制”,后者则对其没有定义,或许在她看来自己开心就是自信。

这就导致谷爱凌的“自信”没有引起什么风波,而吴艳妮的“自信”则把广大网友分成了两个阵营。

在成都大运会上,吴艳妮跑出了12秒76的优异成绩,身披国旗霸气地喊出“咱们奥运见”。

再结合吴艳妮“人来疯”的性格、比赛前化妆、“拽拽的准备动作”以及胳膊上的文身,使用其成为流量的宠儿,各大媒体都在转载她比赛的视频片段,火遍了大江南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发生的事情就十分奇怪了,只要网上有人批评吴艳妮,马上就会被她的追捧者一阵反怼。

有人评论她太狂了,立马有人站出来叫嚣道“你行你上啊”;有人评论她就不能低调点吗,立马有人站出来怒怼道“咋没见你为国争光”;有人评论她把心思放在当网红上了,立马就有人站出来冷嘲热讽道“你想当还当不上呢”……

总之,只要你不喜欢她,说她不好,就会被一杆子打死,“键盘侠”、“失败者”、“杠精”、“叛徒”、乃至“间谍”之类的标签就会一股脑地强加在你身上。

让你自己有时候都有点怀疑,自己是不是心理有问题,不能承认别人的优秀。

这个时候细心的网友们发现了问题,开始套用吴艳妮自己的好词好句来反问那么“卫士们”:你们没事吧?

在我看来,喜欢或者不喜欢都是个人自由,但如果将其发展成可怕的“饭圈”思维,那就是愚蠢的捧杀了。

吴艳妮更败好感的是,她本人对饭圈思维要点的熟练掌握,沉浸在捧杀的茧房之中,拒绝任何客观评价;其团队深谙“流量密码”和“饭圈文化”营销之道,总是打着“爱国”旗号;擅长背书充当自己的保护伞;擅长喊话和讨好支持者……这系列操作让更多网友越来越不喜欢吴艳妮。

更可怕的是,吴艳妮底层逻辑出现了问题,经常将“我也是个普通女孩”的字眼挂在嘴边,但与此同时又时常透露出与众不同的优越感,比如“我只比普通人多了一项特长”。

其实吴艳妮并没有比我们普通人多什么特长,短跑、科研、教育、农业、研发、艺术都是为国家做贡献的职业,谁也没有高人一等。

事情发展到这里,也没什么,毕竟我们都很忙的,也没有多少时间去过多关注一个运动员。

不过杭州亚运会上她“出尽风头”之后却“对他人不公”的一系列行为,则让更多的人对其越来越反感。

杭州亚运女子100米跨栏决赛上,吴艳妮不但抢跑,还将责任推给对手,更过分的是,赛后还率先披上国旗开始绕场,我就想问一句,这对冠军林雨薇公平吗?

这个把自己的“自信”踩在所有人之上的举动触动了很多人的逆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可以自信,但你需要在秩序之内;你可以张扬,但你不能侵犯到别人的感情;你也可以高调行事、不顾及任何人善意的规劝,但你不能随意瓜分不该属于自己的利益。

其实饭圈思维很容易拉低一个人的道德水准,一切以自己的思维为导向,以为自己的都是对的,反对者都是错的。

我们都清楚,我们不能因为吴艳妮的高调和不合时宜的行为而去全盘否定她,不能忽视和埋没了她日积月累的努力和拼搏;

只不过,目前来看,吴艳妮和她身后正在袭来的庞大的“饭圈文化”并没有学会范围思考,没有同等对待他人,甚至不允许有不同的声音出现。

当然这不是自信与不自信的区别,而是道德价值观和受教育程度的差距。

美国儿童发展心理学家科尔伯格曾经说过“社会常规要与道德一致”,我们道德包容性和接纳能力很强,从来不反对自信,也不排斥张扬,但我们讨厌强行输出价值,还要逼着别人接受这种价值,提出异议就会被用毫无逻辑的标签封印。

众所周知,很多职业注定不适合充当网红,以网红姿态行事,注定会扭曲人的基本认知,阻碍该领域前进节奏。

可怕的是,一大堆所谓的“媒体”却在为饭圈文化摇旗呐喊,无论是娱乐圈还是体育,无论是文化还是科技,都没有放过,将一些人吹捧上了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儒释道文化博大精深,却没有哪一派教育过我们要放低谦虚去追求浮夸的吹捧。

强者拥有的优秀品质之一就是懂得谦卑和自我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