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是在诉说着民间收藏的困境,诸如高端拍卖的垄断、专家的不作为、法律的限制以及各种骗子的搅局,却忽略了当下一个重要的因素:民藏正在一步步走出困境,开始崛起!

这并非一句空话,收藏的群众基础要比以前翻了不知道多少倍,国家越强大,艺术品就越受到重视,我碰到不少在校大学生都开始接触收藏,连我认识的一些“老古板”都开始学着操作闲鱼、微拍,搞起了直播......

最重要的,是人们的旧观念已经开始改变:不再依赖专家、大师,收藏,用能力来说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某些丑书“大师”

有很多我们过往尊敬的事物,现在都成了贬义词。曾几何时,专家、大师是个多么响亮的名号,他们代表着各自行业的最高水准,说出的话一言九鼎,是广大群众心中不可质疑的权威。

可随着娱乐至死的时代到来,一个个的“小丑”开始了滑稽的表演,什么气功大师、书法大师、国学大师、成功学大师,用那些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噱头,疯狂炒作,牛皮吹上了天。

这股歪风邪气迅速吹到各行各业,刚开始吃瓜群众还看个新鲜,久而久之就审美疲劳了,你们继续聒噪喧闹吧,咱不奉陪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歪风吹到收藏行业的时候,满目“专家满街走、大师多如狗”,那些甚至没有掏钱实战买过一件藏品的所谓专家,在台面上摇头晃脑,念念有词。鉴定费和证书费收到手软,指鹿为马的事件却此起彼伏,不断突破道德的下限。

巧了不是,要在其他行业当个"李鬼",稍微露出一点破绽就会被人发现。但收藏行业恰恰因其极具复杂的鉴定技巧,对于没什么经验的藏友来说,就像看“天书”一样,根本分辨不出来真假,给了那些专家大师发挥的机会。

他们说:“你这东西全世界只有几百件,已在博物馆登记造册,不可能流到民间。”你信了。

他们又说:“你这东西看着存疑啊,和某某地方出土文物有点像,但又不标准,看来是假的。”你又信了。

他们还说:“东西肯定是对的,价值几百几千万,但我们身为专家不能参与买卖,你和某某拍卖公司合作,应该就能卖掉。”你心想专家终于说了大实话,跑去一合作,好嘛,骗前期费用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狼来了的故事经历一回、两回,再到第三回的时候,大家终于醒悟过来,原来真正高明的专家根本不出台,闭关修炼着呢,实战专家有能力,但收了钱也不敢说实话,更有无数充大尾巴狼的专家,自己都没搞明白收藏,却给别人鉴定,不知道闹了多少笑话。

把瓷器标准器说成臆造品、把古玉沁色说成虚假包浆、甚至连一块石头的材质都分不清楚,这样的人也能称为专家?你还别说,只要囫囵话说好了,圆一圆也就过去了,反正大部分藏友也不懂。

这种局面持续了十几年后,终于有一批真正的民间玩家被锻炼了出来,他们惊讶的发现:原来很多专家说了一堆,最后细想一下,全是废话!

当证书变成废纸,权威变成谎言的时候,民藏精英果断放弃依赖他人,开始经营自己的门路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要不是一根筋的和“国宝”杠上,就会发现,当下各式各样的民间精品被开发出来。你说明清官窑拍卖会上几千万上亿,人家炒作洗刷刷也别当真,民间还有很多小精品官窑的存在,流通于各个圈子。

你说高古玉受到限制,但只要不是“玉猪龙”此类人尽皆知的国宝,那些小商会、小拍卖以及各个收藏家的精品古玉也数不胜数,甚至我还看到专业搞回流的一些古玩商,也开始回国经营了。

玉器文玩、紫砂版画、银元古钱、古籍家具等,目前已经展现出一种趋势,过往的那种“老货卖不过新货”的畸形市场正在改变,有实力有眼力的民间藏家,把真正的古董精品给开发出来,各种类热门呈现百花齐放的状态。

随着国家开放各大艺术品中心,越来越重视民间文物,相信以后也会逐步对限制交易的文物“解禁”。那时候再谈国宝也不迟,当下要做的,就是经营好民藏自己的平台,不依赖专家,把小精品做好,更重要的,是把那些年落下的眼力,给补回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老板们为什么敢掏钱了?因为看到了民藏的潜力所在!收藏是文雅的,但资本是逐利的,越来越成熟的玩家群体,正在重建市场信誉,热钱自然就开始慢慢涌入,由此形成下一波收藏风口。

当然,淘汰伪专家的同时,也在淘汰那些跟不上时代的民间玩家,这是大趋势,很残酷也很现实。说出个花来,最后能赢得市场青睐的玩家,依然是那些付出无数汗水换来高超眼力的藏家,能坚持下来的,才会最终看到古玩收藏带来的真正财富,当大潮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