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第五次中东战争的故事,我们还得从头说起。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巴勒斯坦这块地区实际上指的是约旦河两岸的土地。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英国以约旦河为界,将巴勒斯坦地区一分为二,其中约旦河东岸成为了外约旦的领土,约旦河西岸则成了缩水版的巴勒斯坦。1947年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之后,大量巴勒斯坦人遭到以色列的驱赶而沦为难民。外约旦因为在战争中拿下了约旦和西岸的部分领土,所以就把国名改成了约旦哈希姆王国,也就是我们说的约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4年5月,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在阿拉伯国家的支持下成立,他们希望继续通过武装斗争的方式从以色列手中夺回土地,重建家园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之后,阿拉伯国家又被以色列摁在地上一顿摩擦,约旦和西岸的土地也被以色列完全占据。随后,巴结组织也辗转到了约旦境内。作为同属于阿拉伯世界的盟友,约旦不仅为巴结组织提供了大量资金援助,还为他们提供各种训练基地和武器装备。

但是,由于约旦本身也是中东小国,随着国内难民数量的激增和巴结。组织的不断壮大,双方的矛盾也逐步扩大,所以约旦政府就开始对巴结组织的活动进行限制,结果却引起了巴结组织的极大不满。一些激进的巴结组织派系将约旦政府的行为视作背叛,他们完全忘记了自己寄人篱下的身份,开始不断策划颠覆约旦政权的武装行动,甚至多次对约旦国王进行暗杀。除此之外,他们还在国际上频繁制造各种恐惧主义活动,动不动就把国际民航飞机劫持到约旦,以此作为自己的政治资本和谈判筹码,根本没拿约旦政府当根葱看。这些劫机事件不但让约旦政府在国际上声誉扫地,也成为了压垮双方关系的最后一根稻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70年9月,约旦在英、法、美等国的支持下,开始对境内的巴结组织进行暴力清场,最终把巴结组织驱赶出了约旦,这就是著名的黑酒业事件。巴结组织被约旦暴力清场之后,黎巴嫩就成了巴结组织的接盘侠。黎巴嫩这个国家虽然面积不大,但是国内宗教成分比较复杂,其中以马龙派为代表的基督徒和穆斯林差不多各占了一半,各派系之间共同设计了相对比较平稳的政治制度,基本上顾及。到了彼此的利益,所以大家相处的还算融洽。黎巴嫩也一度是中东地区最为富庶和稳定的国家,其首都贝鲁特更是号称东方小巴黎,其繁华程度可见一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随着大量巴勒斯坦难民和巴结组织的到来,黎巴嫩国内政治势力的平稳也很快被打破,早就对马龙派不太中意的穆斯林开始希望借助巴结组织的力量推翻马龙派。而进入到黎巴嫩境内的巴结组织除了不断在边境地区对以色列发动突击之外,还成立了名为黑色九月的恐惧组织,不断在约旦甚至全球范畴内制造了包括慕尼黑惨案在内的各种恐惧突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曾经的历史再度重演,随着黎巴嫩政府开始对巴结组织的行动进行干预和限制,黎巴嫩国内的局势也不断恶化,并最终引发了旷日持久的内战,马龙派曾一度希望叙利亚能帮自己肃清乱局,结果请神容易送神难,叙利亚军队开进来之后却不准备走了,他们希望趁着黎巴嫩内乱的机会,把这里变成和以色列对抗的前沿阵地,这样一来,黎巴嫩就进入了基督教、马龙派、巴结组织和穆斯林叙利亚三方争雄的局面。以色列看到黎巴嫩。这个情况就开始有点担心,如果让黎巴嫩成为了叙利亚的附属国和巴结组织的基地,那自己的北部边境基本上就永无宁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转眼时间来到了1982年,这一年的国际社会特别喧哗,英国和阿根廷正忙着在马尔维纳斯群岛互撕,伊拉克和伊朗正打的热火朝天,苏联也深陷帝国坟场,阿富汗、叙利亚国内又出现了内乱,以色列似乎看到了解决巴结组织的时间窗口。1982年6月6日,以色列以驻英大使馆军事顾问被刺杀为由,举兵10万大举入侵黎巴嫩,第五次中东战争由此爆发。

随后,以色列军队用了仅仅不到六天时间就攻下了黎巴嫩1/4的领土,黎巴嫩南部的巴结组织和叙利亚军队基本被肃清。紧接着,以色列又集中兵力对巴结组织在贝鲁特的总部基地进行围攻,最终在美国的调停下,数万名巴结武装力量被迫从贝鲁特撤离,分散到其他阿拉伯国家。按道理说,第五次中东战争打到这里已经算是结束了,毕竟巴结组织已经被打垮,黎巴嫩也选出了新总统,以色列和叙利亚也决定霸占收兵,惋惜,这个刚选出来的黎巴嫩新总。刚上任不到一个月就被刺杀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报复,以色列又暗地里支持黎巴嫩长枪岛,对贝鲁特的巴勒斯坦难民营进行了屠杀,制造了震惊世界的贝鲁特难民营惨案。这一系列政治事件的爆发,导致以色列和叙利亚都放弃了撤军计划,转而开始在黎巴嫩境内构建预防工事进行对峙。后来,黎巴嫩境内一些激进的什叶派穆斯林又在伊朗的支持下,成立了旨在消灭以色列的黎巴嫩真主党。此后,黎巴嫩各方势力之间就陷入了长达十几年的大混战,不同阵营之间的对抗与结盟、背叛与仇杀轮番上演,一直打到1991年才算基本结束。长达15年的内战给黎巴嫩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数十万人因此而丧生,近百万人流离失所,大部分城市也彻底沦为废墟。

虽然以色列和叙利亚先后在2000年和2005年从黎巴嫩撤军,但直到今天,黎巴嫩仍旧没有建立起稳固的中央政府,其国内政治和经济局势也一直处于崩溃的边缘。而巴结组织在第五次中东战争中被打击之后,以阿拉法特为代表的巴结组织多数派也开始在武装斗争的同时转而。通过政治和外交手段争取巴勒斯坦的独立。1993年9月,在挪威的撮合下,阿拉法特和以色列总理拉宾在美国白宫南草坪签署了奥斯陆协议,由此开启了和平解决巴以冲突的历史进程。然而,相伴着以色列总理拉宾被犹太极端组织刺杀,奥斯陆协议被无限契割制,巴以之间的和平进程也因此被打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阿拉法特去世之后,在巴结组织中影响最大的派系法塔赫因官僚主义和腐败问题逐步开始走下坡路,而奉行原教旨主义的哈马斯则趁势崛起。和法塔赫与以色列的妥协比起来,哈马斯对于以色列的态度也更加激进和强硬。由于双方政治主张不同,法塔赫和哈马斯之间也经常爆发对峙和冲突,这不仅导致了巴勒斯坦内部的分裂,也加剧了巴以关系的连续恶化,所以巴勒斯坦同样处于极度的不稳定和纷乱之中。纵观五次中东战争,或许我们才能从中体会到,独立自主这四个字真不是简单的说说而已,所谓的巴以分治、印巴分治、朝鲜半岛的南北分裂和解放战争中美苏提出的话将而至简直如出一辙。

而朝鲜战争和第三次。中东战争的爆发又是何其相似,唯一不同的是,中国在同样的历史路口做出了自己的挑选,交出了一份令人惊奇的历史答卷。这个世界从来没有什么永恒的和平,更没有什么存在于射程之外的所谓真理。我们之所以看不到那些黑暗,只因为有人曾经负重前行,拼尽全力,用鲜血和汗水为我们照亮了黑暗的角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欢迎点赞支持和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