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军战史资料记载,越南人民军金星第3师在第五军区战场战争了11年之后,于1976年7月,奉命调往北方的河北省,驻扎在陆南县和陆岸县,隶属于第三军区,执行战备值班任务。

1979年战争期间担任第12团政委的董思泰(当时是中校军衔)回忆说:1978年7月,部队接到改隶第一军区,向谅山省边境地区进军的指示,师长阮维商上校直接前往前线准备战场,他部署第12团(西山团)担任师主要预防方向的作战任务,从友谊关至同登零公里处至同登镇,预防纵深4公里;从811高地到文朗县庆溪大桥、平中公社,预防正面15公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12团接到师长阮维商的指示之后,立刻部署各营和直属分队展开预防占据阵地。部队在抓紧临战训练和加强政治思想动员的同时,还与地方部队和民军和谐,构筑本部的预防工事。到1979年1月,该部队已经构筑了数千个战争工事,以及几十公里的战壕。

1979年1月末至2月初,边境的局势已经十分紧张,边境对面的中国军队加紧了武装侦察,沿着边境线进行多点渗透。1979年1月14日,他们出动1个营攻占了谅山省高禄县青螺公社的400高地(即法卡山)。

1979年2月1日,第12团根据师的安排,派遣连以上军事主官到第一军区接受培训,留在部队指挥各单位的是军事副职和政治主官。1979年2月16日下午,由陆林少校率领的越南人民军总政治局宣传部代表团来访,代表团此行的目的是了解第12团的情况,并慰问811高地的干部战士。第12团政委董思泰中校陪同代表团到第4营视察情况,准备于2月17日上午去看望811高地的干部战士。2月16日晚上,代表团没有在第4营休息,而是回到团部休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79年2月17日凌晨5时,中国军队炮兵开始炮火准备,炮弹从四面八方打来。沿着1号公路,第12团第4营和第6营依靠同登炮台,北面的300高地、南面的339高地组织预防。

在同登镇,出现了中国军队的坦克,同登方向的激战随即展开。当中国军队进攻时,驻同登的部队才刚刚起床。第3师阮维商师长指示第12团团长阮春庆中校和政委董思泰中校,立刻前往团指挥所所在的438高地直接指挥战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前进途中,陆少校被炮弹炸死,随行的上尉受伤,政委董思泰和身边的几名工作人员经过近一个小时跋涉,到达438高地。他刚刚到达团指挥所,侦察兵就进来报告说,有大约1个营的中国军队,正从翼侧向438高地实施迂回。团长阮春庆指示6营营长黎英坚、政治员陈英指挥第61连和第63连,于2月17日上午8时至当天晚上,在文朗县鸿峰镇宋安乡阻击敌人。

与此同时,中国军队1个连从正面向第12团指挥所所在的438高地发起了进攻,形势相当复杂严峻。正面遭到攻击,两翼遭到包围,指挥所和各单位之间的通信联络中断。团指所有成员,包括护士、勤务兵、军医在内都参加了战争,从下午2点一直打到晚上12点。

团长阮春庆与政委董思泰商量,当前的形势是敌众我寡,死守下去不是办法,为了保证对全团的指挥,应该尽快撤离438高地。两人商定,派遣侦察兵寻找撤离路线。结果这次特别行动进行得很顺利。2月18日凌晨1时,天气很严寒,团指挥所的官兵从敌人的包围圈中顺利撤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留在战场上担任保护的是邓素金中尉和4名侦察兵,两天后,邓素金中尉和1名侦察兵回到了部队,而另外3名侦察兵则永远的留在了438高地。在被敌人包围的情况下,第3师司令部指挥第12团继续加强兵力,在平中公社建立指挥部,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继续指挥战争。

1979年3月4日凌晨,越南人民军总政治局主任朱辉珉上将亲临前线,慰问和勉励金星第3师的干部战士。同时,他还直接致电第12团政委董思泰,表扬部队体现了坚强勇敢的战争精神,并勉励部队继续加强兵力,补充武器装备,坚守阵地,为全面反击做好准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点评:越军12团团长、政委,以及指挥所其他成员能够死里逃生,其原因不是他们的侦察兵有多厉害,能够找到一条避开解放军的安全路线,而是解放军调整了部署,并未形成严密合围的原因。2月17日夜,同登守敌大部分被歼灭,一部分退守核心阵地(339高地、探某、法国炮台)。

这个时候本来应该集中力量一鼓作气打下去,但由于侧重考虑打击纵深越军反击的问题,多次调整部署、收缩阵地,对同登的合围布势出现了忽略,只是切断了通往太原和谅山的3条公路、铁路,而对两翼之间1.5公里宽的间隙没有彻底封闭,这就给了越军12团指挥所可乘之机,得以逃出生天。白白地放跑了一个团长、一个政委、一个团指挥所,真是令人遗憾!